世界最先进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 RQ-4 Global Hawk 全球鹰无人机

美股指南 金融百科220,05214阅读模式

诺斯罗普·格鲁曼RQ-4 Global Hawk 全球鹰无人机是一款高空远程遥控侦察飞机,于2001年首次服役。该机最初由Ryan Aeronautical设计(现已并入Northrop Grumman),在开发阶段被称为Tier II+。RQ-4利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光电/红外(EO/IR)传感器,结合在目标区域上空长时间盘旋的能力,提供广泛的态势感知与系统化的侦察监视能力。

Global Hawk由美国空军(USAF)操作,用作高空长航时(HALE)平台,涵盖情报收集能力的各个方面,以支持全球军事行动中的部队作战。根据美国空军的说法,该机卓越的监视能力使得武器打击更加精确,并能更好地保护友军力量。

由于成本超支,原计划采购63架飞机被削减至45架,并在2013年提出将21架Block 30信号情报型飞机封存的建议。首批10架飞机在1994年的单架飞行成本为1,000万美元。到2001年,这一数字上升至6,090万美元(约合2023年的1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单架飞行成本已升至1.314亿美元。美国海军基于Global Hawk研发了MQ-4C Triton海上监视平台。截至2022年,美国空军计划于2027年退役其现有的Global Hawk机队。

世界最先进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 RQ-4 Global Hawk 全球鹰无人机-图片1

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开发

在1990年代,美国空军正在研发无人航空情报平台。其中之一是隐形的Lockheed Martin RQ-3 DarkStar,另一个则是Global Hawk。由于预算削减,这两个项目只能保留一个。最终决定选择Global Hawk,因为其航程和载荷优于隐形的Dark Star。

Global Hawk于1998年2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的Edwards空军基地首次试飞。前七架飞机是在由DARPA资助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项目下建造的,目的是评估该设计并展示其能力。由于中东地区对RQ-4能力的需求很高,这些原型机在阿富汗战争中被美国空军积极投入使用。不同寻常的是,该机在仍处于工程与制造开发阶段时便进入了初步的低速率生产。共生产了九架Block 10型号的量产机,有时也称为RQ-4A;其中两架被出售给美国海军,另外两架被部署至伊拉克以支持当地行动。最后一架Block 10飞机于2006年6月26日交付。

为了提升飞机能力,机体进行了重新设计,机头和机翼部分加长。经过改进的飞机被命名为RQ-4B Block 20,可搭载最高3,000磅(1,360公斤)的内部载荷。这些变化首先出现在第17架生产的Global Hawk上,该机也是首架Block 20型号,并于2006年8月25日的仪式中亮相。Block 20首次飞行于2007年3月1日,从加州Palmdale的USAF Plant 42飞往Edwards空军基地。Block 20的开发测试于2008年进行。

截至2021年3月,德国计划于2022年将其唯一的一架RQ-4E陈列在联邦国防军军事历史博物馆中。

2022年6月17日,美国海军将其最后一架部署中的RQ-4A BAMS-D从中东撤回,结束了原本计划为期六个月但最终持续了13年的部署任务。海军共获得了五架Block 10 RQ-4A,自2009年起,至少有一架始终轮换部署在波斯湾地区。该机型共执行了2,069次任务、飞行超过42,500小时;其中一架因事故损失,另一架则被伊朗击落。BAMS-D已由MQ-4C取代,继续执行海军任务。

2022年7月,美国空军宣布计划于2027年退役Global Hawk。

尽管Global Hawk即将退出作战用途,但美国国防部的试验资源管理中心(TRMC)正采购这些飞机以支持SkyRange项目,目标是在2024年前用于高超音速导弹测试。目前的测试是由舰船监测,但舰船部署到位并装备齐全需要21天时间,限制了每年仅能进行大约12次空中测试。通过使用无人机追踪高超音速系统,可更快实现部署,支持每周一次的测试频率。

为执行这一新任务,Global Hawk将改装为Range Hawk,其改装内容包括调整机载电子设备位置使其朝上观测,并安装新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用于跟踪上方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该项目将使用从美国空军退役的四架Block 20和二十架Block 30机体。改装后的Block 10型号Range Hawk已于2023年支持了10次高超音速飞行测试,包括2023年春季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进行的两次测试,时间相隔仅10天。

世界最先进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 RQ-4 Global Hawk 全球鹰无人机-图片2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设计

Global Hawk无人机系统由RQ-4飞行器组成,配备多种设备,如传感器组件和通信系统;还包括地面部分,由发射与回收单元(LRE)和任务控制单元(MCE)组成,配备地面通信设备。每架RQ-4飞行器由一台Allison Rolls-Royce AE3007H涡扇发动机驱动,推力为7,050磅力(31.4千牛),可携带2,000磅(910千克)的有效载荷。机身采用铝制半硬壳结构,配有V形尾翼;机翼则由复合材料制成。

Global Hawk已有多个版本,具备不同的性能和能力。首个投入实战使用的型号是RQ-4A Block 10,执行图像情报(IMINT)任务,携带2,000磅(910千克)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光电(EO)和红外(IR)传感器。共交付七架A型Block 10飞机,全部于2011年前退役。RQ-4B Block 20是B型Global Hawk中的首个型号,载荷提升至3,000磅(1,400千克),配备升级版的SAR和EO/IR传感器。其中四架Block 20被改装为通信中继平台,搭载战场机载通信节点(BACN)设备。

RQ-4B Block 30具备多源情报(multi-INT)采集能力,除了SAR和EO/IR传感器外,还集成了机载信号情报载荷(ASIP),这是一种宽频谱信号情报(SIGINT)传感器。RQ-4B Block 40则配备多平台雷达技术插入项目(MP-RTIP)主动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提供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和动目标指示(MTI)数据,能广域监视静止与移动目标。

RQ-4可执行最长达30小时的飞行任务,因此其计划性维护频次需高于航时较短的飞机。然而,由于其飞行高度高于普通飞机,飞行期间磨损较小。每天最多可侦察40,000平方英里(100,000平方公里)的地面区域,相当于韩国或冰岛的面积。

系统与地面设施

Raytheon的集成传感器组件(ISS)包含以下传感器:

  • 合成孔径雷达(SAR)
  • 光电传感器(EO)
  • 热成像摄像机(IR)

EO或IR传感器可与SAR同时运行。每种传感器都能提供广域搜索图像和高分辨率的定点图像模式。SAR具有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模式,可提供移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的文本信息。SAR和EO/IR图像均以单帧形式从飞机传输至MCE,并在地面处理时重新拼接。机载导航系统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并由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更新。

Global Hawk的摄像机可在空中距离地面20公里(66,000英尺)高空识别直径小至30厘米(12英寸)的目标。

Global Hawk具备自主和“非系留”操作能力。其使用军用卫星系统(X波段卫星通信)将数据从飞机发送至MCE。在无人机处于兼容地面站视距范围内时,也可通过通用数据链进行图像的直接下传。若飞行区域密集,则会关闭自动导航系统,由地面飞行员通过卫星链路远程操控RQ-4,飞行员接收与载人飞机飞行员相同的仪表数据,且承担相同的职责。

地面部分由Raytheon提供,包括任务控制单元(MCE)和发射与回收单元(LRE)。MCE用于任务规划、指挥控制、图像处理与分发;LRE负责起飞与降落控制,以及相关的地面支持设备。LRE在起降过程中提供差分GPS精确定位校正,以确保导航精度;而在任务执行期间,则使用精确编码的GPS与惯性导航系统配合工作。

通过将地面系统分为可分离的单元,MCE与LRE可以部署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区域,同时MCE还可与所支持指挥部的情报处理中心一同部署。两个地面单元均置于军用机房内,并配有外部天线,实现与飞行器之间的视距及卫星通信。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作战历史

世界最先进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 RQ-4 Global Hawk 全球鹰无人机-图片3

1、美国空军(U.S. Air Force)

在“9·11”事件发生后,常规的采购流程几乎立即被绕过,早期研发中的Global Hawk型号自2001年11月起便被部署于海外应急行动中。Global Hawk ACTD原型机被用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自2010年4月起,该机型开始飞行北方航线,从Beale空军基地经加拿大飞往东南亚并返回,从而缩短了飞行时间并改善了维护效率。尽管其数据收集能力备受赞誉,但该项目在六到七架原型机中共损失了四架,均因事故导致。

事故被报道为“技术故障或维护不良”所致,其每飞行小时的故障率比F-16战斗机高出100倍以上。Northrop Grumman表示,将一个成熟设计的机型与原型机的故障率进行比较是不公平的。2012年6月,有媒体报道称,Global Hawk、General Atomics MQ-1 Predator和MQ-9 Reaper是“美国空军机队中事故率最高的飞机”。截至2010年2月11日,部署于中央司令部作战区域的Global Hawk已累积达30,000小时的战斗飞行时间,执行任务超过1,500次。

RQ-4 Block 30于2011年8月获得初始作战能力认证。由于U-2和其他平台在执行相似任务时成本更低,美国空军最初计划在2014年后停用RQ-4B Block 30机型。国会则推动其服役至2016年12月。到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通过时,美国空军已拥有18架RQ-4 Block 30,并被指示再采购3架,纳入第11批次。然而空军认为这些新增飞机“超出实际所需”,可能仅作为备份或消耗备用机。

尽管Block 30机队因可靠性低、任务准备率差及成本高昂面临退役风险,美国空军仍于2013年9月发布第12批次采购意向通知。在筹划2015财年预算时,五角大楼推翻了先前决策,将30亿美元预算从U-2转移至RQ-4 Block 30,这主要由于飞行时数增加使后者的成本效益比有所提升。然而,在单位飞行小时成本(CPFH)、情报收集效率、任务准备率、恶劣天气执行能力、目标距离与机载供电等方面,U-2仍具有优势。

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之后,RQ-4在受灾区域上空飞行了300小时。此外还有计划侦察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

截至2012年11月,Northrop Grumman已向美国空军交付了37架Global Hawk。至2014年3月,全球共有42架Global Hawk在服役,其中32架由美国空军使用。

美国空军表示,U-2飞行员的操作能力及高空优势,使其在东亚地区恶劣天气与空域限制条件下表现更佳,且其高度与传感器性能更利于侦察敌方纵深区域。2013年10月,美国首次获得在日本部署RQ-4的驻地权,这是该机型在东北亚地区首次获得部署许可。尽管RQ-4部署在关岛的Andersen空军基地,但恶劣天气常使飞行中断。与关岛相比,部署在日本更能提升对朝鲜的侦察能力,因其消除了航程限制。

2014年年中,两架RQ-4从Andersen空军基地转移至三泽空军基地,标志着该型号首次在日本部署。据推测其主要执行海上巡逻任务。这两架RQ-4在三泽空军基地的为期六个月部署中,成功执行所有任务,无一因天气恶劣取消。这也是首次在民用与军用机场共用场地进行操作,在与民航飞机共享空域和跑道的条件下安全运行,通常选择在空中交通相对较少时起降。官员仅透露它们曾在“太平洋地区多个地点”执行任务。

2013年9月19日,RQ-4 Block 40 Global Hawk从Grand Forks空军基地执行了首次战时飞行。

2013年11月,一架美国空军的RQ-4被部署至菲律宾,在台风海燕后协助救灾,从关岛的Andersen空军基地起飞,将受灾地区图像传回地面指挥人员与响应部队。

在2015财年预算规划中,U-2原计划被退役,以RQ-4取代,主要由于RQ-4运营成本的降低,这也将是首次由无人机完全替代载人机。但U-2将继续服役至2018年。

2014年5月,一架美国Global Hawk在尼日利亚执行侦察任务,协助寻找被绑架的尼日利亚女学生。该任务中,Global Hawk与MC-12载人侦察机协同执行。

Global Hawk被用于“坚定决心行动”(OIR),针对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该机提供实时图像和信号情报,以识别敌我双方、进行长期目标分析、追踪敌军装备移动,帮助作战指挥官基于更充分的信息作出关键决策。搭载BACN的版本还能使地面部队在需要空中支援时与飞机取得联系。

2015年11月11日,一架EQ-4成为首架达到500次出动次数的Global Hawk。三架EQ-4均用于OIR任务。每次任务结束后,维修人员可在五小时内完成地面维护并使飞机重新具备出动能力。每次任务最长可达30小时,飞机在连续任务之间通常间隔“休息”一天。至2017年4月1日,EQ-4项目已完成1,000次连续任务,无一次因维护问题被取消。

2016年4月4日报道称,美国空军一架Global Hawk完成了在德国上空的第三次飞行,作为“欧洲再保障倡议”的一部分,用于安抚对俄乌战争感到担忧的北约成员国。德国开放其领空,允许每月最多五次Global Hawk飞行,直到2016年10月中旬。驻意大利西西里岛Sigonella海军航空站的Global Hawk飞越意大利与法国领空,并经德国一条航线(传感器关闭)前往波罗的海的作战区域。

2017年,由于飞行员短缺及对Global Hawk能力需求增加,美国空军决定开始培训士兵操作RQ-4。这是目前唯一由士兵驾驶的飞机。

2018年8月16日,一架隶属第12侦察中队的Global Hawk从加州Beale空军基地起飞,降落在阿拉斯加的Eielson空军基地,参加“红旗–阿拉斯加”演习。这是RQ-4首次在模拟战斗训练中在阿拉斯加降落。

2021年4月21日,有报道称一架Global Hawk在克里米亚南部沿海上空执行侦察飞行,该空域此前被俄罗斯临时关闭至高达19,000米(62,000英尺),范围从塞瓦斯托波尔至费奥多西亚。该架Global Hawk reportedly从西西里岛的Sigonella海军航空站起飞。

2022年2月22日,又有一架Global Hawk被报道飞越乌克兰东南部执行侦察飞行,时间与乌克兰政府发布NOTAM指令及俄罗斯军事活动增强相吻合。该机同样从西西里岛的Sigonella海军航空站起飞。

纪录

2001年4月24日,一架Global Hawk从Edwards空军基地不间断飞行至澳大利亚的RAAF爱丁堡基地,成为史上首架横跨太平洋的无人机。此次飞行耗时22小时,创造了无人机最长直线飞行距离世界纪录:13,219.86公里(8,214.44英里)。

2008年3月22日,一架Global Hawk创造了全尺寸作战无人机最长续航纪录,在Edwards空军基地上空飞行33.1小时,高度达60,000英尺。

自1998年首次飞行至2013年9月9日,Global Hawk机队累计飞行时间达100,000小时。其中88%为美国空军的RQ-4飞行,剩余飞行时数由NASA的Global Hawk、EuroHawk、海军的BAMS演示机和MQ-4C Triton完成。约75%的飞行发生在战区,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作战任务,以及对海地、日本和加州的灾难响应支持。

2014年9月10日至16日,RQ-4机队共飞行781小时,创下该机型单周飞行时间纪录。87%的飞行由美国空军RQ-4执行,其余则由海军BAMS-D和NASA的飓风研究飞机完成。

Global Hawk最长的一次作战任务持续了32.5小时。

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2007年12月,美国空军将两架Global Hawk转交给位于Edwards空军基地的NASA Dryden飞行研究中心。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这些飞机开始支持NASA的高空、长时程地球科学任务。这两架Global Hawk是最初DARPA高级概念技术验证(Advanced Concept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项目下生产的第一架和第六架飞机,当美国空军不再需要它们时便交由NASA使用。Northrop Grumman作为NASA的运营合作伙伴,计划利用这些飞机展示新技术,并开发包括民用在内的新市场。

据《Scientific American》2010年3月刊报道,NASA的Global Hawk将于当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并已于2009年末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初步的科学应用包括测量臭氧层及跨太平洋空气污染物和气溶胶的输送。文章作者推测,该机型还可用于驻扎在智利、执行南极探测任务。2010年8月至9月间,其中一架Global Hawk被借调用于NASA的GRIP(Genesis and Rapid Intensification Program)任务。

由于其长时间驻空能力和远程航程,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监测大西洋飓风的形成与发展。该机被改装以搭载气象传感器,包括Ku波段雷达、闪电传感器及投落式探空仪。2010年9月2日,它成功飞入美国东海岸外海的飓风Earl中。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ATO)

2009年,北约宣布计划在2012年前装备最多8架配备MP-RTIP雷达系统的Global Hawk机队。北约为此项目预算了14亿美元(约10亿欧元),并签署了意向书。2012年5月,北约签署采购合同,购买五架Block 40 Global Hawk,共有12个北约成员国参与采购。2014年1月10日,爱沙尼亚宣布希望参与北约Global Hawk的使用。2017年7月,美国空军将北约的AGS无人机赋予正式任务设计系列(MDS)编号:RQ-4D。

首架RQ-4D于2019年11月21日抵达西西里岛的Sigonella空军基地,当时全部五架飞机仍在进行发展性测试飞行,初始作战能力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获得。

2018年10月,意大利为五架无人机在2020年于西西里Sigonella部署颁发认证。然而截至2019年12月23日,德国与意大利之间关于空域共享存在监管问题。德国政府官员批评这些新型无人机缺乏规避其他飞机的防撞技术。

4、韩国

2011年,韩国防卫采办计划厅(DAPA)表示有意采购至少四架RQ-4B,以提升情报能力,响应战时作战指挥权从美方向韩国转移的安排。韩国官员围绕是否采购Global Hawk与发展本国无人机展开了讨论。2011年9月,美国与韩国讨论在其陆地边境附近部署飞机,以便观测朝鲜及朝中边境。

2012年1月,DAPA宣布因价格从4.42亿美元上涨至8.99亿美元而决定不推进采购,并开始评估其他平台,如AeroVironment的Global Observer或波音的Phantom Eye。但至2012年12月,韩国向美国国会通报可能以12亿美元(2023年约为15.7亿美元)的估算成本,通过对外军售计划(FMS)采购4架配备增强型综合传感器套件(EISS)的RQ-4 Block 30 (I) Global Hawk。2013年7月5日,韩国国会建议政府重新评估RQ-4采购案,再次引用成本过高为由。

2014年12月17日,Northrop Grumman获得韩国授予的合同,价值6.57亿美元,用于采购四架RQ-4B Block 30 Global Hawk。首架RQ-4于2019年12月23日抵达韩国泗川附近的一处基地;第二架于2020年4月19日抵达,第三架于6月到位。第四架也是最后一架Global Hawk于2020年9月交付。

5、日本

2013年8月24日,日本宣布日本航空自卫队计划在2015年前与美国联合运营一架“全球鹰”。2014年11月21日,日本防卫省正式决定采购“全球鹰”,以取代通用原子公司的“守护者”ER型无人机;日本此前也曾有意采购三架“全球鹰”。首架日本“全球鹰”无人机于2022年3月12日降落在三泽空军基地。

6、潜在作战

澳大利亚曾考虑采购若干架Global Hawk用于海上与陆地监视。Global Hawk原计划在2007年与General Atomics的MQ-9 Mariner进行对比测试。Global Hawk本将与载人Boeing P-8 Poseidon飞机协同作战,用以取代老旧的Lockheed AP-3C Orion飞机。但最终,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不再推进采购,并取消了订单。2012年,澳方启动了一项计划,计划在2019年前采购七架无人机。2013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确认有意采购MQ-4C Triton海上监视型号。

加拿大也曾是潜在客户,曾考虑采购Global Hawk用于海上与陆地监控,以替代其Lockheed CP-140 Aurora巡逻机机队,或作为在偏远北极与海域地区执行载人巡逻任务的补充,但最终于2011年8月退出了该联合计划。西班牙也有类似需求,并与Northrop Grumman保持既有联系。

新西兰国防军正在研究Global Hawk,其航程足以在环南极的南大洋和太平洋岛屿地区执行监视任务,但采购尚未进入正式流程,仅处于意向表达阶段。

印度海军已表达出采购6至8架MQ-4C海上监视无人机系统的兴趣。

2018年9月,加拿大交通部正在研究是否购买一架前德国空军的EuroHawk,用于在北极地区执行监视任务。然而这架EuroHawk目前无法飞行,且机体内部缺乏GPS和导航等设备。

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机型

RQ-4A
美国空军的初始生产型号,共建造16架。

RQ-4B
改进型号,具备更大载荷,翼展增加至130.9英尺(39.9米),机身长度增加至47.7英尺(14.5米)。由于尺寸和载荷的增加,其航程减少至8,700海里(16,100公里)。

RQ-4D Phoenix
为北约地面监视系统(Alliance Ground Surveillance, AGS)所用的型号。

RQ-4E Euro Hawk
为德国联邦国防军(Bundeswehr)设计的型号,基于RQ-4B,并配备EADS提供的电子信号情报(SIGINT)侦察载荷。德国于2013年5月取消订单,仅接收了原计划采购的五架Euro Hawk中的一架。

MQ-4C Triton
为美国海军广域海上监视(BAMS)任务设计;此前称为RQ-4N。已订购4架,计划总采购数量为68架。

EQ-4B
配备战场空中通信节点系统(Battlefield Airborne Communications Node,BACN)的型号。

KQ-X
拟议中的自主空中加油机版本。

Model 396
Scaled Composites与Northrop Grumman曾联合推出一种武装型、尺寸缩小50%的RQ-4A版本,称为Scaled Composites Model 396,用于参与美国空军“猎杀者”(Hunter-Killer)项目。但最终该机型未被采纳,败给了MQ-9 Reaper

文:维基百科,特别鸣谢!

QQ群:249342519
加群验证:美股之家
weinxin
249342519
微信公众号
美港股百科全书
weinxin
mggbkqs
 
  • 全球鹰
  • 全球鹰无人机
  • 无人机
  • 美国军用无人机
  • 诺斯罗普格鲁曼
评论  2  访客  0  作者  1
    • 美股指南
      美股指南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飞机构造
      结构

      “全球鹰”机身为平常的铝合金,机翼则是碳纤维。机身长13.4米,高4.62米,翼展35.4米(超过“波音747”飞机的翼展),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9810米,最大起飞重量11610千克。“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000千克,航程可达25000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36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全球鹰”可在目标区上空18300米处停留24小时进行侦察,而U-2侦察机在目标上空仅能停留10小时。

      记载设备

      “全球鹰”可同时携带光电、红外传感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传感器工作在0.4到0.8微米波段,红外传感器在3.6到5微米波段。光电系统包括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一个柯达(kodak) 数字式电耦合器件(ccd)。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一个x波段、600mhz、3.5千瓦峰值的活动目标指示器。该雷达获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可精确到1米,定点侦察照片可精确到0.30米。对以每小时20到200千米行驶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7千米。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又可提供7.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光电/红外图像,目标定位的圆误差概率最小可达20米。装有1.2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雨等障碍,能连续的监视运动的目标。

      数据传输系统

      “全球鹰”更先进之处在于,它能与现有的“联合可部署智能支援系统”(JDISS)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联接,图像能直接而实时地传送给指挥官使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击、战斗评估与再攻击。“全球鹰”还可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统,既可进行卫星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宽带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为274兆比特/秒,Ku波段的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则可达50兆比特/秒。经过信息处理,把情报发送给战区或战场指挥中心,为指挥官进行决策或战场毁伤评估提供情报。另外,机上装有备份的数据链。

      缺陷

      “全球鹰”也存在一些不足,飞行速度只有644千米/小时,难以逃脱高速战斗机的追击;尽管采用了隐身技术,但喷气发动机工作时仍会产生一定的红外辐射信号。“全球鹰”配备了多种防身装备,一旦敌方发射导弹,机载探测装置可以马上发现,并发射红外诱饵弹进行干扰。但“全球鹰”的载荷能力只有908千克,携带防身装备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一旦在空中被敌方战机锁定,将很难逃脱被击落的命运。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单位造价

      研制初期,每架“全球鹰”无人机的造价约为5100万美元,如果将研制费用、使用费用和其他间接成本算在一起,“全球鹰”及地面站全系统单价为7300万美元。截止到2012年,“全球鹰”无人机的造价约为1.76亿美元。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实战应用
      1999年3月29日,由于携带专用侦察传感器系统的第二号原型机在美国加州中国湖试验坠毁,因此“全球鹰”没有在科索沃战争中派上用场。
      2001年11月,美军首次将“全球鹰”投入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执行了50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提供了15000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但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却损失了两架“全球鹰”无人机,致使该型无人机的库存数量更加吃紧(当时仅有4架)。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只使用了两架“全球鹰”无人机。但这两架“全球鹰”无人机却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了15次作战任务,搜集了4800幅目标图像。据统计,在美空军进行的所有452次情报、监视与侦察行动中,“全球鹰”的任务完成率占5%,为美军提供了“广泛的作战能力”。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使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架、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300个地空导弹箱和300辆坦克。被摧毁的坦克占伊拉克已知坦克总数的38%。虽然“全球鹰”仅仅承担了3%的全部空中摄像任务,但用于打击伊拉克防空系统的55%的时间敏感目标数据,是由该无人机提供的。
      2019年6月20日,伊斯兰革命卫队周四宣称,在伊朗荷姆兹甘省上空击落一架美军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痛批美方此举是「入侵空域」。根据美联社消息,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海军上校鄂班(Bill Urban)拒绝评论此事,事后仅提到「没有无人机飞越伊朗上空」,随后美国军方也证实了伊朗击落了一架全球鹰,纽约时报报导川普总统一度与幕僚讨论是否打击伊朗,最终否定了打击可能。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出口国家

      “全球鹰”在实战中的良好表现,已经引起盟国的极大关注。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瑞典和英国等国家已经表示出对“全球鹰”的极大兴趣。美国会参众两院表示,只要无人机不装备武器,不违反美国限制武器扩散的政策,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国家。

      德国——欧洲鹰(EuroHawk)是由德国空军所订购的RQ-4B衍生版本,2000年开始计画,与一般的全球鹰主要差异在于特别针对欧洲方面的需求所度身订做的感应器组合。欧洲鹰基本上是以全球鹰Block 20/30/40为基础,但配备了欧洲航空防务与太空公司(EADS)所开发的SIGINT(意指「Signals intelligence」,讯号拦截分析情报)套件。除此之外,德国海军也计画用欧洲鹰来取代原本的达梭-布贺盖大西洋式电子监测机(Dassault-Breguet Atlantique)。 欧洲鹰在2009年10月8日出厂,并在2010年6月29日时进行了首次飞行。该机种在美国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了为期数个月的飞行测试,最后在2011年7月21日抵达德国曼欣格,由驻防在该地的德国空军第51侦察大队操作但未正式服役。测试期间消息指出并不顺利,美德双方纠纷甚多,飞机还曾经在空中短暂失联。 2018年下半年德国空军表示将放弃欧洲鹰计画,目前非常乐意将这架飞机出售,初步已经接洽加拿大,德国消息表示该十八年的专案已经进展成一个不断交钱给美国的天文数字钱坑,仅仅是飞行测试就耗费了德国财政部七亿欧元,而这仅仅一架的天价无人机究竟对德国国家利益有何用途至今不明显。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考虑购买以进行海陆监。全球鹰将在2007训练计画​​中和RQ-1 Mariner掠食者无人侦察机做一次评比。 如果选中全球鹰它将被分派到10和11中队,配合P-8A海神侦察机作业。并于2018前取代P-3C。
      加拿大——加拿大是潜在客户之一,他们有海陆监视的需求,想要替换现行的CP-140Aurora有人侦察机,以便用遥控方式对北极和远洋进行低成本监控。
      韩国——韩国国防采办项目局(DAPA)一直表达希望至少于2011前取得四架RQ-4B和支持设备,以提升韩军智能化程度以备战时和美军能偕同作战。
      日本——日本也有意愿向美国采购此型无人侦察机,以监视东海的活动。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未来发展

      由于无人侦察机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美军十分重视无人侦察机的研制与改进。美空军已为“全球鹰”确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目标是要达到与U-2同等水平。

      一旦获得成功,美国防部将用最新的无人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有人驾驶侦察系统。

      研制RQ-4B型无人机

      美空军已经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研制RQ-4B“全球鹰”无人机的合同,RQ-4B是现有的RQ-4A无人机的升级型。

      RQ-4B的翼展为39米,而RQ-4A的翼展为35.4米,机身也比RQ-4A略大;载荷由RQ-4A的908千克提高到1350千克;机上携带的电源可为传感器提供10~25千伏安的电流; RQ-4B的续航时间增大,可自主控制,飞行高度可达18000米。此外,RQ-4B将采用开放的系统结构,使其能够“即插即用”各种增强型载荷。美空军考虑最终采用RQ-4B“全球鹰”无人机取代U-2飞机。

      海军型“全球鹰”无人机

      2003年2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从美海军接受了一笔总价值为1.85亿美元的合同,为美海军的“全球鹰”海上验证(GHMD)计划改装两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研制先进的海军载荷、海军专用的地面控制站以及舰载控制系统。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重要事件
      2001年4月24日,一架环球之鹰以不停飞方式从艾德华空军基地直飞澳大利亚爱丁堡空军基地,创下无人机飞越太平洋的纪录。共飞了22小时。
      2007年10月,加州山火时,全球鹰也出动,发挥监控优势。
      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工作,美国五角大楼从阿富汗战场上调动了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地震灾后画面,并向非政府组织和其它救援组织提供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让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面形势。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紧急于3月17日从美军关岛基地调派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反应炉受损影像。
      2012年6月11日,美国海军一架“全球鹰RQ-4A”无人侦察机在马里兰州索尔兹伯里海岸附近坠毁,幸未造成平民及财产损失,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2012年8月5日,日美两国政府决定动用无人侦察机“全球鹰”对船只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和冲绳附近海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