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天际——太空的探索与奥秘(附股)

美股指南 经济杂谈评论3,1831阅读模式

数百万年前,当第一个人类直立行走时,她可曾抬头仰望星空?她可 曾思索我们来自何处,她可曾幻想我们将去向何方?这是一个永远的迷,短短的百万年对于46亿岁的地球而言不过是犹如一帧帧的印画般一闪而逝。但如今,来自地球的问候却已跨越32.25亿公里!

这是人类探索星空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这个貌不惊人的探测器来说,与冥王星的邂逅或许只是它又一段旅程的新开始,据悉,NASA方面表示:下一步,新视野号将穿越冥王星轨道,航向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

或许这个来自地球的“小家伙”将一去不回,但在此刻请铭记它的名字并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它的生平!

中文名:新视野号、新地平线号

英文名:New Horizons

发射时间:2006年1月19日

NSSDC ID:2006-001A

运载火箭:Atlas V 551

质 量:385.0 kg

所属国家:美国

飞行速度:3.1万英里每小时(4.99万公里每小时)。

位于冥王星附近时的功率:228瓦特

位于冥王星时数据传输率:768bps

耗资:7亿美元,发射过程耗资5.5亿美元

尺寸规格:0.7米,长约2.1米,最宽处约2.7米,发射时探测器重478公斤

动力:10.9公斤的钚放射性衰变提供能源。

全艘探测船包括推进剂在内,重约450公斤(一千磅)

核能发电机是由美国能源部提供,保温瓶式设计的船舱,确保所有仪器机械,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首次使用的船载再生测距存储器,将多获取三十dB的数据,使用八种不同的识别信号,来显示探测船的健康状态,先进的数码接收器可以节省60%耗电量,装备有三维立体相位及陀螺仪,利用十六个喷嘴来控制船身位置,以便修正航道、观察目标、改变方向接近柯伊伯带天体。使用改良的“冬眠”装置,可以节省宝贵的燃料包括核能电池,其他主要辅助仪器包括有:星踪导航仪及资料数据记录器等,携带有冥王星发现人克莱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的部分骨灰,一件是美国国旗,另一件是一张CD,CD上刻有曾在“飞向冥王星”网站上将近45万签名的网友姓名。

这个小小的探测器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代甚至数代航天人的梦想,更是全球范围顶级的科技公司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我们看到的,不是仅仅是几张星体照片,不仅仅是NASA控制中心内喜极而泣的科学家,不仅仅是让人激动的一次探索事件,而是太空时代的加速到来,这个时代不仅属于科学家,而是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一个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人。

作为投资者,周叔从来不是以金钱为第一驱动力的,从来驱动我的都是那些改变世界的梦想和野心!有着这些梦想和野心的人,总是会做出了不起的成就!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正如你若仔细“打量”新视野号,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身影。他们代表的或许正是你未来的财富!

开拓星空的那些基石们

新视野号使用的运载火箭是大名鼎鼎的宇宙神5型(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代码:LMT)所研制的不可重复型使用运载火箭(现由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BA)公司研制,隶属联合发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航空喷气公司(代码:AJRD)则负责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固态辅助火箭的研发及制造。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光是美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旗下军工业务囊括了海、陆、空、卫星、网络中心战),在民用方面洛马最近几年也是频频发力,尤其在新一代超音速客机的研发上,洛马的N+2概念机,目前似乎比波音的方案的更具有优势。

实现2小时横穿美国的梦想——洛马N+2概念机

突破天际——太空的探索与奥秘(附股)

N+2是NASA提出的低噪音超音速飞机概念(超音速客机的最大弊病就是可怕的音爆冲击波),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概念机设计,而在这其中洛马的方案是目前呼声最高的。

这款概念机配备了一套新型推进系统,由三个喷气装置组成。其中发动机位于飞机主体上方,其余两个分装于两个机翼下方。机身整体采用了更加传统的、大后掠的三角翼布局,单发(翼上安装)、单垂尾和全动平尾,拟载人数80。

洛马公司N+2计划项目经理迈克尔·博南诺(Michael Buonanno)表示,洛马的验证机采用了大量的现有成熟技术加以改进,因此在研发进度上大幅领先对手,而且对于成本控制更加有利。

博南诺认为,技术的发展在具备颠覆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可行性。过于超前的设计对于技术实用化而言可能反而会造成不利结果。洛马的N+2在经过了4年半研究,现在已经进入飞行验证的阶段前期准备,新的验证机将很快进行首飞测试。

可以预见一旦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获得验证通过,对于整个航空业来说,将是巨大的进步,同时也是巨大的商机!

升级与创新并行——波音的两手准备

波音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航空技术公司之一,底蕴深厚,波音集团发迹自二次大战,以设计各类大型飞机著称(当时主要生产各类轰炸机),现在波音已经成为了横跨军民两界的超级巨头。

除却航空之外,波音在大型设备、高技术激光器、航天动力等多方面都有涉猎。与洛马相比,波音在军用领域深度稍逊,却在民用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在民用客机领域,在法国空客未推出A380超大型客机之前,波音747的最大客机记录保持了整整35年之久!面对空客的A380,波音并没有进行继续“大型化”的竞赛,而是主打科技牌。2011年9月正式交付的波音787(原7E7)“梦想”客机以其无与伦比的科技含量和世界首款“超远程中型客机”(航程高达16000公里)震惊航空业!目前787已经拥有四个系列型号,订单数量近千架,合同储备订单总价值超过1400多亿美元!

在新技术方面,波音也毫不逊色,虽然在NASA的N+2计划中进度落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但在“未来大型飞机”中,波音却一枝独秀。其主推的混合机翼机体(BWB)目前研制进度顺利,概念验证机X-48B也已经开始试飞,波音方面表示,BWB并非一定会投入市场,而是作为众多新技术的“实验田”,波音是极为务实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是不会强行推向市场的。

相比强调技术性的洛马而言,波音更加深谙市场之道,事实上其技术储备只雄厚绝不在洛马之下,但波音却向来“只做对的”。面对未来市场,波音的BWB或许又将引领一阵新的潮流。

低调的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Rocketdyne(AJRD)(原真康普公司)

说起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Rocketdyne以下简称AJRD),可能很多人,哪怕许多熟悉美国军工行业或者科技行业的人都未必会非常关注,但是它的创始人却是如雷贯耳,他就是著名的航天科学家、火箭“狂人”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也是我国导弹以及核弹之父钱学森先生的恩师。

AJRD自诞生以来一直就是美国军工的重要承包商之一,它在火箭动力系统(包括导弹、火箭、其他类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改进方面的功力可谓无人能出其右,公司在1953年将大量股份转于通用橡胶轮胎公司(另一家军工巨头)并于1984年正式更为为真康普公司(GenCorp)在随后经过多次重组并购,于1999年拆分建筑装潢以及高分子化学品业务组建OMNOVA Solutions公司单独上市(代码:OMN)。

与洛马和波音的高调不同,AJRD一直在卫星、卫星系统集成,包括动力系统方面耕耘,知名度与前二者无法相比,但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

就在近期,AJRD成功完成了对MPS-120 CubeSat高冲击可适应模块推进系统(简称MPS-120)的点火试验。这也是该公司首次3D打印的高集成推进系统。它的设计目标是为微型CubeSat卫星提供动力。

MPS-120系统包括四个小型火箭发动机和给料系统组件、一个3D打印的钛活塞、推进剂贮箱和压力箱。MPS-120可以兼容肼推进剂和绿色推进剂。据天工社了解,MPS-120的整个机箱还没有一个咖啡杯大。

“MPS-120系统是展示我们革命性推进方案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将使许多新的任务成为可能。我们期待着为客户在正式的太空飞行中展示这项技术。”MPS-120项目的项目经理Christian Carpenter说。

据AJRD公司的项目工程师Ethan Lorimor称,3D打印这个系统只用一个星期,而该系统的最终组装只用了两天时间。

MPS-120是AJRD公司首次尝试3D打印的集成推进系统。公司此前曾在其它的火箭项目中进行过进行了一些关于3D打印部件和发动机的点火测试。一旦这个系统完成全部测试并投入使用,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3D打印技术的低成本航天系统组件!

在外层空间产业绽放的那些花儿~

这些年来,我们应当看到,美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虽然其在载人航天技术似乎陷入停滞,但在技术应用上却已经大步走在世界前列。宇宙空间技术也正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或许这个产业现在还不能与计算机和互联网这类早已融入人类生活日常的产业相比较,但随着新视野号的越飞越远,及不断发现第二、第三、第N个未来人类的世纪家园!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的巨大机遇,或许正是机遇这繁星闪亮的无尽夜空!

事实上目前许多航天技术和宇宙探索公司都已经上市或者正在等待上市,或许对于投资人来说,许多技术还过于稚嫩,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看似还处于幼儿期的企业将来不会变成冲天而起的巨龙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些那些出名的和不出名的太空公司们吧!~

厚积薄发——轨道科学公司【2015年2月与ATK重组成立Orbital ATK(NYSE:OA),原股票退市

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以下简称ORB),专事卫星发射系统以及航天技术的研发和相关设备生产,同时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公司之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劳顿县非特许自治的杜勒斯区。

ORB自198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建造了569枚运载火箭!到2015年底还将交付82枚。成立后已建造174颗卫星!到2015年底还将交付至少24颗。。。轨道科学公司占有弹道导弹卫星观测拦截系统市场40%的份额,!小型通信卫星市场的55%以及60%小型运载火箭的市场!该公司凭借Antares火箭的开发研制和对通用动力先进信息系统卫星部门的收购,将业务扩展到中型运载火箭和卫星市场。

1997年,轨道科学公司分拆出其旗下的轨道空间影像(Orbital Space Imaging,ORBIMAGE)公司(汤普森随后担任其董事长),也就是现在的大名鼎鼎的GeoEye前身。现在的Google Earth(谷歌地球)、Google Map(谷歌地图)、模拟飞行游戏Tom Clancy’s H.A.W.X(汤姆克兰西鹰击长空)等都用了该卫星的地球照片。

2010年3月4日,轨道科学公司宣布收购通用动力公司旗下的卫星信息系统分部,也就是以前的光谱航天公司(Spectrum Astro),收购价是5500万美元,并且原来公司的所有员工被保留。

目前,ORB的主要业务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更多的则是利用“天鹅座”飞船进行空间补给和运输,与主要的竞争对手SpaceX不同,ORB目前并不急于开展未来类似于“可回收火箭系统”这样的概念产品。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军方背景色彩并且有长期订单支撑。ORB目前主要是计划进一步改进其货运航天系统,其中包括天鹅座飞船的后继型号以及全新的卫星廉价发射方案(使用更廉价的新型火箭)。

而另一方面,ORB也有着自己的未来愿景,事实上,早在2010年,作为对NASA商业载人航天方案第2阶段招标的回应,ORB就向NASA投交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即开发升力体太空飞机(VTHL),这种新型飞行器其尺寸大约为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具备“垂直起飞、水平着陆”的特性,未来将搭载适新型的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发射,这种飞行器可以自由选择载人或者无人方案,在太空中完成任务后,飞行器将会在跑道上降落,据悉,VTHL将使用大量的现有成熟技术,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可靠性,目前ORB已经开始进入模型试验阶段,并正技术制造一艘荷载4人的验证模型!

虽然,ORB已经上市多年,但由于其业务相对小众,且美国市场的机构总是对于空间探索领域的商业化存疑,ORB的估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之后在2014年4月,ORB正式宣布,公司与世界著名军火制造商Alliant Techsystems Inc(ATK)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名为轨道ATK公司(Orbital ATK Inc)上市代码变更为OA。

此项交易已于14年完成,ATK股东拥有合并后公司的53.8%股份,轨道科学股东拥有其余股份。此次并购整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并加快了“天鹅座”飞船的后续型号的研发过程!

钢铁侠的野心——SpaceX

SpaceX自诞生起,就似乎充满了传奇性,得益于科技狂人企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鼎鼎大名。SpaceX一直备受业内关注,这是一家不断追求新技术的企业,正如它们的老板追求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概念一样,SpaceX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那一长串的正在测试的,或者还在概念阶段的充满未来感的产品!

比如猎鹰系列火箭,这是SpaceX公司所研发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可回收火箭系统。通过精确的引导设备控制,火箭在将货物送入轨道后,将会接受指令“原路返回”并着陆,在简短地外部修整调试和燃料加注之后,就可以进行二次发射,这使得猎鹰火箭的发射成本极低。根据马斯克的测算,如果未来猎鹰系列火箭能够真的做到这样的“全回收”。那么SpaceX公司的发射成本均价,将比目前降低80%-90%甚至更多!

当然,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虽然进行了几次成功试验,但是在实际的发射测试中,回收技术仍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目前,和ORB一样,SpaceX的主要业务,也是为太空货运服务。比如利用先进的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输送设备货物以及承接卫星发射业务。

虽然回收计划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但是,SpaceX通过先进的管理体系,已经将发射成本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据悉,为了压缩成本,公司在瓜加林环礁发射场只有有25个员工及6个任务控制员。对此,马斯克认为,高价格的太空发射服务,其部分原因是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开支,作为一家私营企业SpaceX完全不需要那些官僚和过多的管理人员,在能够保障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人数精简反而会提升工作效率。

根据数据显示,SpaceX的猎鹰9号重型运载火箭从绘图板上到首次发射,仅用了4年半的时间,研发费用仅仅略大于3亿美元。从零开始的龙式飞船从绘图板到首次发射只用了4年时间!研发费用约3亿美元。。。SpaceX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截止2010财年,总支出略少于8亿美元,公司自2007年度以来连续4年盈利。更让人惊讶的是猎鹰9火箭的单次标准发射费用居然仅为540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目前任何国家和相关公司无法企及的超低价格!

但马斯克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低价的航天技术公司,他的野心和疯狂似乎永不停歇,目前,马斯克正在寻求利用SpaceX来布设多达700颗左右的基于低轨道卫星的全球无线网络系统。甚至马斯克已经多次宣布SpaceX的目标将是使人类殖民火星。当然,这些想法目前看来还非常遥远,但是SpaceX目前最让人憧憬的方向,就是其在2014年初提出的,低价近地轨道太空旅游方案。通过低成本的发射系统,将特殊的可降落空天飞机送入近地轨道,公司方面认为,这将是未来20年内最巨商业潜力的发展项目之一。
目前SpaceX已经获得了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企业的融资,但是公司至今并未有明确的上市计划,甚至马斯克还半开玩笑地对外界表示,在公司飞船没有能力抵达火星之前不会考虑IPO。。。周叔目前正在为自己能成为SpaceX的第一批火星队员做体能训练!

维珍公司的OneWeb和太空船二号计划

与SpaceX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类似,OneWeb也在最近受到了密切的关注,该项目的创始人,就是维珍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布兰森目前计划使用680颗低轨卫星来组建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系统。目前,公司方面已经确认第一波发射计划在2018年前完成,而第二波预期在2020年后。

此计划已于本周提交至法国国务秘书热纳维埃夫·菲奥拉佐(Geneviève Fioraso)以及阿丽亚娜航天公司、空客防务与空间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的领导层。布兰森和维勒希望OneWeb计划能获得法国政府以及欧洲航天工业在卫星及运载火箭方面的专业技术的支持。

消息一出,阿丽亚娜航天公司便抛出橄榄枝,该公司总经理Stéphane Israël称这个“宏伟”的计划已经引起公司高度关注。同时她表示,阿丽亚娜公司作为全球航天巨头目前拥有Ariane、Soyouz及Vega等一系列可靠的运载火箭,具有其他竞争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布兰森目前已经向外界表示虽然自己的项目和SpaceX“撞了车”但这并不会降低他的发展决心,布兰森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的天基互联网争夺战已经正式开始,而OneWeb第一个即将打败的对手就是SpaceX。

除却在太空互联网方面的角逐,布兰森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也开启了一个新的行业——亚轨道空间旅行(亚轨道是指通常用于运输弹道导弹且距地球35到300公里高空的飞行轨道)目前维珍银行的太空船二号已经解决实际发射阶段,虽然在此之前的试飞曾经导致了一名试飞员丧生,但对于充满冒险精神的“疯狂布兰森”来说这些都是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而那些不差钱的富豪冒险家似乎对此也并不在意,意向订单依然向雪片一样飞向维珍银河,尽管这种亚轨道航行花销惊人(总计2.5小时的旅程得支付20万美元),但是面对“太空之旅”的诱惑,人们依然趋之若鹜。但在亚空间旅行上,维珍虽然占据先手但同时也面临着强劲的挑战。

空间旅行的挑战者——XCOR

XCOR Aerospace,这是一家位于加州莫哈韦(Mojave)的初创公司。XCOR的创始人并不富有,而且他们非常节俭,以至于常常在出售剩余物资的网站上以低价购买机械设备。XCOR取得的每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都是自力更生完成的,主要通过副业合同以和预售太空旅行的船票。然而,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处于弱势的XCOR有可能成为首家让付费客户乘坐私人建造飞船进入太空的公司。

XCOR的“山猫(Lynx)”火箭飞船目前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XCOR计划在2015年时候开始试飞,测试会耗费6-18个月的时间,之后“山猫”飞船将准备好搭载乘客。可以肯定的是,维珍公司目前要领先一点点。该公司已经完成数次试验飞行,并计划在2015年时进行亚轨道试飞。但在通常进两步退一步的太空行业里,各公司的时间表其实排得颇为接近。

跟维珍公司一样,XCOR也提供亚轨道旅行服务,但他们提供的体验有所不同,而且价格也更低(太空旅游业倒不是价格敏感型的)。“太空船二号”能够搭载6名乘客,每人需要为船票支付至少20万美元。该飞船将由飞机运送到高空,之后飞船的火箭启动将其送入太空,乘客将能体验到失重漂浮,之后飞船会降落到地面的跑道。

“山猫”飞船只能搭载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乘客,票价为9.5万美元。飞船将从跑道起飞,其4个火箭发送机将能产生11,600磅的最大推力,让它能够在几分钟内进入太空。乘客将能拥有失重体验,但身体会被固定住。在飞行中的一部分时间里,乘客将能担任副驾驶,让飞行员做出不同的动作,以获得更好的视野。

事实上XCOR是第一家制造火箭发动机飞机的私营公司,2001年公司就成功试飞了EZ-Rocket行空天飞机,随后又在2005年推出了X-Racer,这是第一款采用XCOR活塞泵发动机的火箭飞机,这种发动机在报废前可以进行5000次以上的飞行。

目前,XCOR的首批太空旅行游客已经确认,其中浙江茶商盛天行,成为了首位来自中国的空间游客并计划于2016年正式登船升空,据公司方面透露,除了这名茶叶商人之外,还有29名中国富豪已经报名了后续空间旅行项目并支付了相关费用。或许XCOR的成功对中国航天商业化是一个有利的触动。

承托中国民间航天梦想的翎客航天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三名中国的80后,会做起一家航天公司来。华南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胡振宇、技校出身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达人”吴晓飞和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航天科学专业的香港人严丞翊,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

他们在高邮乡村建造了自己的火箭“基地”并多次发射探空火箭成功,翎客航天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民营航天的一面旗帜。

翎客航天是国内首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私人企业。国内目前可以提供火箭探空服务的主要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第四研究院,现有产品是天鹰系列探空火箭,市场单枚售价300万元。“说实话太贵了,且性能不高,使本来很多想用的人接受不了。”胡振宇认为,目前国内探空火箭的市场现状是高不成低不就。“用户群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有钱的、想做高精尖研究的,你提供的产品技术指标却达不到他的要求。而对于可以满足现有技术要求的实验来说,手上的资金规模又比较少,根本用不起。”

“我们现在的生产成本,只有业内的十分之一。首先人工成本很低,又没有很多外包的东西,减少了中间商抽利润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吴晓飞和胡振宇从原材料自制而成。“有时候自己拿着砂纸打磨抛光,就为了节省100多块的手工费。

在胡振宇看来,成本低只是竞争力之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在效率和技术上更优,比别人更大胆地使用更多的新技术。业内为什么发展这么慢,并不是没有这个技术,也不是没有材料,而是不能足够大胆地用上新的东西。”在胡振宇的规划中,公司2014年实现对变推力LOX-EtOH原型实验机的研发,并在2017年实现新型探空火箭发射,2020年推出直径达3.35米的运载火箭。

不管这三个中国80后的事业能否成功,周叔依然会向他们致敬!没有梦想,没有激情,抱着一堆银行股的人生有何用?那不正式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嘛!~
天空不会阻碍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梦想,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PS:相信明年《三体》的上映会掀起一股太空热,不如现在早作布局!标的嘛。。。你懂的!

原文作者:雪球 GT周

 
第六代战斗机 金融百科

第六代战斗机

第六代战斗机是一种诸多大国已经进入概念提案研制阶段的战斗机,其在隐形战机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隐形能力和诸多光电航电装置,以及节约成本费用,尤其是经济性化、智能辅助技术、无人机协同等等,将是一种资讯化战场...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