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强调不认识准货币,是一定无法思考当前的金融货币和经济问题的。因为金融货币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事物了。不能用历史归纳法来分析货币问题了。我们常说的大印钞,是指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央行或者政府发行基础货币的现象,而现在我们说的大印钞,是指M2的增长,而M2并不等于基础货币!这个重点很多人傻傻地分不清楚。
准货币,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有的定期存款(我国目前对M2的定义需要修改,应该将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而不再纳入M2,央行货币统计司司长支持这一观点)。也就是M2-M1的所在之存款规模。
换个很简单的角度看,准货币就是所谓的定期存款,也就是指在定期的一定期限内暂时失去了流动性的货币。但准货币地位与货币完全相同,与基础货币的地位也完全相同。但准货币M2,不是基础货币,流通货币M1也不是基础货币。这个货币现象很复杂了,我以前多次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思考,你的存款为啥要存定期?为啥银行要给你存款利息?而且为啥定期存款利息要远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
那是因为你在一定期限内把钱存放在银行,货币的所有权归你,然后银行给你一定的定期存款利息,你承诺在这个期限内不再使用该货币,于是银行将你的货币挪用借给社会上需要使用货币的人和机构使用,银行的功能在这里是揽储和放贷并图利的机构了。而不是执行100%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单纯的存钱和保管钱物的机构。
这个在逻辑上并没任何毛病。银行给你2%的存款利息并约定一定期限内内你不取现和动用该笔钱,然后4%的贷款利息贷款给他人使用你的钱并在一定期限内归还,银行作为事实上的中介获取2%的好处费(利差)。
但是令人没有想象到的是:(部分准备金制度设计之初也没有想到的)
- 银行通过信贷活动,会导致货币派生,社会上的存款规模会增大,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货币地位与基础货币完全相同。这样,银行就具有天然性的挤兑危机,信贷越多,货币供应量越大,银行的潜在挤兑风险就越大。(电子货币出现后,可以弱化这个危机并令这个危机的破坏程度增加深化)
- 这个制度设计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具有严重的法理缺陷。
因为获得贷款的人和机构因为利差的关系,必须尽快支付转移去购买社会中的资产或者投资,而合法的交易及支付转移过程中,转移了货币的所有权。我们本想通过银行信贷转移货币的使用权,却通过支付转移事实上转移了货币的所有权,而所有权是一种严格的排他权,导致同一标的货币出现了多重所有权。这是一个很令人想象和无解的一个现象。
因此,这个准货币体系是有严重的缺陷和漏洞的。会导致很多以连串无法想象的金融货币现象,会另传统的金融理论失效。
一旦准货币体系在部分准备金约束下极限化释放,会导致很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会纠缠在一起到来,处理起来相当麻烦,因为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纠缠在一起好理解,因为我们是债务货币体系,但无法隔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联系,会导致很严重的经济灾难。
而我国的货币体系的漏洞,远不止如此,他同时结合了强制结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收外汇占款的影响,社会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导致庞大规模的消费者信贷掠夺了社会普通的消费市场,其次就是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在我国十分发达催化了准货币体系的破坏性极限化发展到巨大危害的地步。
说实在的,很多人连准货币都无法理性认识该客观事物的本质,他们怎么领悟并推演得出我国的金融货币体系,存在如此惊天动地的危机呢?
正常情况下,我国是不会提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样极端吓人的词语的,现在不但提了,而且反复重点提,而且还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可见,这个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该风险程度,仍被社会显著低估其破坏威力而已。我多次暗示过,或将直接爆掉。
只有认清准货币的本质和理性推演准货币的发展运行规律,才能搞明白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
我反复重点解释过了,看不看得懂,能不能领悟,就在乎个人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