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第一组数字,那就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变化。除了2009年之外,从2010年至2014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都高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率。2009年的数字与此规律不相符的原因也应该很简单,在次贷危机之后,私营企业受到冲击,它们只能用市场手段进行经营调整,工资增幅下滑的更快就是自然的结果(下表)。
2015年-2016年,情况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非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开始反超,这就让两者之间的工资差值(表中最后一行)急剧扩大。您要记得,2014年,领导下过一指令:要做大做强国企。这意味着行政资源开始向国企倾斜,在随后的两年中,立即在数字上显示了出来。
这种数字的变化自然不是凭空的,与行正“之手”在市场、资源分配、生产要素分配等方面的行为紧密相关(这让人想起了现在的环保风暴)。数字反应的是深刻的内涵。
看到这些数字的变化,私企、资本市场上的人们、就业等,估计也就知道了很多内容,这是对自己未来行为的核心指引。
我在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好像是《要想娶老婆,赶紧去当兵》,不知道军人的待遇是否在上述统计数据的范围内,但待遇的涨幅超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或许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大家在生活中也应该也有所体会。
紧跟未来的局势变化才是重要的,其他的,都属于“扯”的范畴,同时,自己的主观愿望,毛都不值。
再看第二组数字变化带来的问题。
美国和中国有大额的贸易逆差,让美国人心急火燎,贸易战的硝烟似乎随时都可以飘起,至于具体数字,似乎已经不需要再罗列。
其实,和美国处于相同局势的还有印度三哥。
按三哥自己的统计,2010-2011年度,对华贸易逆差为278.97亿美元;2013-2014年度,这一数字上升到361.68亿美元;2014-2015年度,上升到484亿美元;到2015-2016年度,继续上升到526亿美元。
您的感觉是,对印度的贸易顺差总金额和美国相比,只是零头,不必在意;但是,换做三哥的角度来看完全不同。
按美国自己的数字,去年对华贸易逆差为3470亿美元,是当年GDP的1.86%;再看看三哥,2016年的GDP为2.256万亿美元,对华逆差与GDP的比例是2.33%。三哥比美国还凄惨。
当然,它做出的举动也比美国人更剧烈,那就是派大兵直接在边境上站岗放哨。
贸易状况,意味着就业机会,也意味着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现在中美和中印之间都很热闹。
阿三的经济情形也与美国近似,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而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规模比较小。2014-2015年度,在三哥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占29.7%,比2011-2012年度的32.9%还低。我们知道印度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发展的主要是服务业和其它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反而在下降。
也所以,印度今天的贸易状况也与美国差不多,都是对华逆差。
印度卢比之所以在最近两三年比较稳定(相比于其它新兴国家),根源在于不断地吸引资本流入(基础是不断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对冲贸易逆差,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这种做法也与美国的情形近似。
中国不是资本可自由兑换的国家,在今天(老龄化到来和资产价格泡沫),再像前二十年一样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是有困难的,也就意味着对贸易顺差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所以,冲突也就产生了。无论瓜达尔港的运营还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修建,对中印关系的影响本人都持保留态度,因为在改变地缘军事政治,必须有军事优势做保证。再加上中印之间的贸易不协调,所以,也就从不看好中印关系。无论领导采取如何热络的方式,都不可能改变根本因素。
这也在提醒我们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进而吸引连续的资本流入,制造业等工业体系极为重要,不要用泡沫牺牲掉制造业!
中美贸易争端、中印边界争端,表面看起来不同,但本质上,有很多内容是相通的,管理者应该可以预判。未来,争端很可能爆发在中欧之间,原因也是一样的,希望能做到未雨绸缪。
这文章,还是发在小空间比较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