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特指政府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被民众认可)。对于一个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幸的政治困局。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他丧失了对大众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一些最愚蠢的谣言也能重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激发起难以逆料的变故甚至灾难。
1785年,法国皇室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钻石项链丑闻”,王室不愿将内情公之于众,事件在民间被反复扭曲炒作。王后变成了一条贪婪、淫荡、无耻、奢侈的毒蛇,民望一落千丈,成为法国人民憎恨的对象,而试图保护王后的国王路易十六则被视为怯懦甚至性无能的傻瓜。法兰西陷入了不折不扣的塔西佗陷阱。王室的威严和道义几乎被完全击碎,国王已经完全不能影响他的人民。一旦失业和饥荒来临,民众就迅速退化成狰狞可怖的兽群,军队无力镇压,富人和官员的生命毫无保障。反王室的报纸和鼓动家,获得民众最多的认可,高等法院等机构不断对抗国王的命令,民众的仇恨和蔑视情绪逐步失控,直至化为行动。
三年后,厌恶国王的暴民们第一次集结起来对抗国王,王室军队因不愿镇压而被击退,四年后,在巴黎,反对国王的暴民们攻下了巴士底狱,10月份,一条“国王试图饿死民众”的谣言在巴黎广为流传,暴民于是在恐慌中集结起来,冲进凡尔赛,挟持了国王,军队倒戈;八年后,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被送上了断头台。酿成这件大规模民变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三条谣言,事后都被证明是假的,但人们当时深信不疑。法国大革命的事实表明,政府一旦完全丧失了民众的信任,即便是最荒谬无耻的反政府谎言,都能将政府置于无可辩白的困境,让民众深信不疑地追随,并制造出毁灭性灾祸,这就是塔西佗陷阱的全部政治意义。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浩然正气治国,以奇异的办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哪?根据就是: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愈加贫穷;民间的武器多了,国家就混乱;人们的智巧多了,怪事就容易发生;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便越多。所以,有道的人说:“我若无为,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关于这一章,我与任何专家、教授的解释都不同,我认为这一章讲的纯粹是哲学。
首先说,治国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很清楚,是公信力!有了公信力才可以团结整个民族兵与民的力量,实现天下大治。当一个国家丧失了公信力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快倒闭了。为什么哪?法律的公正、公平,执法的无私,货币的价值稳定等都是一个国家公信力的外在表现,当丧失这些的时候,就会导致社会混乱和恶性通胀,有多少国家倒闭在这些因素之下?几乎所有倒闭的国家都是这种模式,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怎么才能让自己拥有公信力哪?只有浩然正气!当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永远为全民福祉着想,为国家与民族的前途着想,心中充满浩然正气的时候,外在才能表现出公信力。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相反,如果苍蝇老虎们在台上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在台下却是鸡鸣狗盗;政策朝令夕改,每次房地产调控都号称要把房价打下来,但实际却通过放水让房价越调越高;货币不断贬值盗取铸币税,这样的管理者自然就毫无公信力可言。当丧失了公信力的时候,无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社会都会认为你在干坏事,在欺骗社会与民众。
这里的正,就是浩然正气,正大光明,唯有如此,才有公信力。否则,就是塔西佗陷阱。
以奇用兵是什么?实际也是正。
将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的任务看起来是消灭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当然是对的,但并不完全对。更核心的任务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最小的代价是核心。这意味着要把自己士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珍惜它们的生命就是自身内心的浩然正气。当珍惜士兵的生命的时候,士兵就会团结在统帅的周围,让军心凝结在一起,号令严明,无往而不胜。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士兵,它们率领的军队,战无不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爱护自己士兵的生命哪?
在训练和生活中对士兵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怀仅仅是外在的一面,而更主要体现在战场上用“奇”。
王阳明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军事家,老人家作战的时候有个特点,无论敌众我寡还是我众敌寡,都是计谋百出,即便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比如在江西攻打洪都),一样使用计谋,为什么不能一鼓而下而非要倒腾计谋?因为当使用计谋瓦解了对方的军心士气和战斗力的之后,就可以用最小的士兵生命代价换取胜果,最好是不损一兵一卒。所以,要不断运用计谋,这就是爱惜士兵的生命。所以,王哲学家在一生的征战中,虽然大多时候率领的是“民兵”,但百战百胜!这就是王哲学家心中的浩然正气,将军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常胜之师。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是我心光明,以士兵的生命为中心,才能理解其军事上的奇谋百出,特别是占据优势的时候一样使用百出的奇谋。
另外一个典型的是戚继光,虽然戚家军光耀历史,但数量只有区区三四千人。戚大帅一生也敛财,但敛财之后不是自己喝茅台包小蜜,逝世后只留下了一些书籍,那些钱财是用于改善军队的伙食和增强军火装备,改善伙食增加士兵的体制、增加己方的火力,都可以减少士兵在战场上的损失,用最小的代价击败敌人。士兵的生命在他心中占有最核心的位置,所以,戚家军也是百战百胜,戚大帅光耀历史。
当领兵将帅将士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军心凝聚在一起,就可以战无不胜,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都是如此。
兵家认同老子为兵家之祖,是因为那些军事家理解了老子思想的内涵。奇就是正,对敌的手段用奇,为的是实现士兵的生命在自己内心最“正”的位置。
相反,苻坚就不是合格的将军,他的心不“正”。
在淝水之战的时候,他率领的军队是跟随王猛征战一生的无敌军队,基本扫平了北方。当苻坚率领这支军队南征东晋的时候,无论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当东晋的军队半渡的时候,苻坚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那就是半渡而击。相反,将东晋的军队放过江,就意味着需要士兵们大规模拼杀才能取得一样的胜果,自己的士兵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那么,接到苻坚后退命令的士兵们会怎么想?它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暗示,苻坚并不把我们的生命放在心中,当接到命令的时候,就有能逃就逃的冲动,这或许是部分士兵的想法,部分士兵的无序后撤就形成了全局的大溃败。放东晋的军队过河,进行正面交锋,表面是展现了苻坚自己的堂堂正正,但作为一个统帅,苻坚的心不“正”,因为没把士兵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这是苻坚骄狂的结果,最终也是丧家辱国。
那些百战百胜的将军们,都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这是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很多时候需要决战,几乎没有丝毫投机取巧的余地,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号令严明的军队才有决死的战斗力,才有资格享受胜利,士兵才有最大限度生存下来的权利。相反,战败者是难有生机的,看看历史上的战败者,都是数万甚至几十万的士兵被杀。
号令严明、军纪森严就是“正”。
在兵家,奇就是正,就是将军们的浩然正气,其“正”的核心是爱惜士兵的生命。
以奇用兵,老子点出了千古以来兵家的本质。所以,因几句话就被后世的军事家们认定为兵家的祖师。
“以无事取天下”依旧表现的是无为而治的观点,民众可以自己治理好自己,这是老子的观点,也是当代社会的社区自治观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当统治者非要自己去治理社区的时候,无非是为了索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当然无法大治。
至于后面的一大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当天下的约束很多的时候,就限制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同时,约束越多人们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越多,限制了人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力,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民众当然就只能越来越穷。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就可以让民众富裕,当民众富裕之后,国家也就富裕。还比如:人们想拥有武器,自然是因为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这代表的就是国家的昏暗,等等。
老子为什么反对伎巧哪?当今社会,伎巧横行,一些专家认为老子反对伎巧是不对的。当一个国家所有人都按规则行事的时候,没有伎巧,生活和生产效率就高,经济就能得到持续发展,人民就能富裕。相反,一些国家大多数人都使用伎巧,就会破坏社会整体的规则,就会造成效率低下和社会混乱。比如:我们办事的时候,经常受到无缘无故的刁难,这时就去找人、送礼。办事人员使用这点伎巧,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或意欲获取一点好处,我们不断找人送礼,也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很有办法,这都属于伎巧的范畴,这一过程占用了大量的、本应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让整个社会的效率低下。相反,当大家都不使用智巧的时候,一次就办完了,实际的效率高的多,这个社会的时间效率就会高很多很多。当社会整体富裕的时候,每个人的生活都得到提高,不是比贪点小便宜更好吗?
中国人都很忙,领导忙、草民也忙,但如果不改变全社会的伎巧氛围,永远无法迈入发达国家,因为整个社会的时间效率很低。
全社会执行统一的规则,屏蔽掉个人心中的伎巧,守护规则,就可以实现高效率,这就是发达社会。
伎巧,与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截然不同的,发明创造最本质的是感悟,是洞悉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一个是外在,一个是内在。前者是浅薄,后者是睿智。
道德经,就是中国的古典哲学。是未来时代最重要的课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