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的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研究已进行了5年,“现在呼之欲出”,央行将“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并采取双层运营体系。”
“呼之欲出”这个词儿很有意思,来源于宋朝的苏东坡,夸奖某画家画人像画得很像,好像人喊一声,画中的人物就会走出来一样。
用了这个成语,说明我们的央妈,对于自己的数字货币研究那是相当地自信,只差一个上级批准的“呼声”,央妈的数字货币立即就可以付诸实施。
央妈开发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上个月穆司长对Facebook发行的Libra的表态中大致可以知道。
当时,穆司长对Libra未来的运行充满了质疑:
目前Facebook一直回避关于牌照的问题,坚持说不需要牌照,应该由合作机构去拿牌照。另一方面,运营机构Calibra能拿到的电子货币牌照(MSB)并不能满足这个影子银行的安排,必须把资产交给央行或有牌照的机构托管。如果由央行托管,一般来说是无息或低息的,很难达到要求的盈利水平。所以,很可能是金融机构托管,进入机构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在资产方进行资金运用。虽然资金运用注重的是稳定性和低风险,但是,目前最安全的政府债券经常是负收益,用主动策略进行资产管理要盈利并不容易。这会增加Libra储备资产减值风险,导致币值向下波动。
除了质疑Libra的运行,穆司长也表示说:
Libra的等值储备,与我们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采取的100%准备金是一回事,当然,DC/EP的准备金安排也与银行准备金一致。
显然,央妈所称呼的DC/EP,其本质上与Libra一样,就是个稳定币。
所谓“稳定币”,就是相对于法币价值比较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是跟法定货币挂钩,只要其价格相对于法币不会在短期内大涨大跌,就算“稳定”了。最著名的稳定币是泰达币(Tether),也就是USDT,声称与美元保持1:1兑换,100%的美元准备金。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这些民间机构的信用存疑(泰达公司就被屡次爆出没有美元准备金而凭空发行USDT,相当于一家民间机构不断凭空印钱),加密货币市场上的稳定币价值一直受到市场上的质疑。当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Facebook公司宣布发行稳定币Libra之后,这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不啻是一个提振,此后两个月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价格猛涨,不能说与Libra的发行毫无关系。
如果中国央行首发稳定币,这将是全球第一个由官方所发行的稳定币,而这个稳定币到底是怎么发行的,我们可以从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初的发言中得以一睹端倪。
在这篇名为“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的文章中,范副行长提到:
“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正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不应对其计付利息。这样既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由此引致通胀预期,相应地,也不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冲击。”
“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具有无限法偿性,即承担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职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M0是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而范副行长的意思是,央妈如果发行数字货币,将会用数字货币来替代M0,而且不会支付利息。
就在8月10日,穆司长又强调说:
“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就属于双层运营体系。”
“总结下来,人民银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适合我们的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人民银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为了引导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另外,可以增加一些兑换的成本和摩擦,以避免在压力环境下出现顺周期的情况。”
老实说,2018年初范副行长提到中国数字货币将代替M0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点意思的。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真的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量可控、产生过程透明的数字货币,而且由中国政府在法律上予以承认,这意味着,央妈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人民币的信用,至少其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公开透明地受到约束,也意味着,央妈在加密货币发行上走在了世界主要大国央行的前面。
进一步地,如果央妈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数量恒定,这意味着这种数字货币与过去70年发行的人民币纸币是完全不同的——它一方面具有人民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功能,同时它将具有很好的价值贮藏职能,对于人民币的信用不啻是一个大的提升。
但现在,听闻央行想让数字货币承担如此多的功能,还想丝毫不影响现有金融体系,还避免套利和炒作,强调这么多不改变这、不改变那,还要增加兑换成本和摩擦……
我对央行的数字货币反而觉得没啥可期望的了——
原因很简单,什么都不改变,那何必还要发行数字货币?
就为了纯粹替代M0么?
对老百姓来说,你用这个数字货币替代了M0,作为央行的负债,一直和人民币绑定挂钩,这意味着这种数字货币的币值始终是和人民币绑定,人民币贬值,它也贬值,人民币升值,它也升值,那我何必折腾呢?直接用现金不就好了。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还认为——
现在的货币发行方式在发行以后对货币流通缺少有效和实时的监控手段,基本是通过统计和估算。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并在数据脱敏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手段。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能够有效地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按照这种说法,我更担心了,因为使用央妈的稳定币不仅没有啥好处,反而多了一个“坏处”,因为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普通人的任何一次交易,相对于央妈而言都是透明的,这相当于你每花一分钱,都有人监督都有人记录,大家喜不喜欢,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比特币?
区块链技术为什么是一场革命?
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去中心化技术和思想,恰恰是想让普通小民能够监督那些拥有极大权力而自带信用光环的中心化机构,让其能够按照约定,公开透明做事情,不去做出侵占普通人利益的事情,这次央行开发的DC/EP,把这个给搞反了过来,变成利用这个技术对普通民众花钱的监督——就像在中国古代,因为皇帝的权力巨大,所以,如果想要让中国取得进步,人们应该想出来一种制度,来约束皇帝的权力,这样才能让整个国家变得更好一点儿,但服务皇帝的文人们,想到的方法,却全部都是如何利用新技术,帮助皇帝更好地统治和监督全体民众,而皇帝的权力不仅不受约束,反而变得更大……
央妈的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消耗了巨大的金融资源,花了5年的时间开发,按道理应该最大利益的保护和提升人民的利益,最大程度的提升人民币的信用,但其最后的落脚点却放在了如何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手段上,这怎么可能让整个经济体系更进一步?怎么可能取得民众的信任?
要知道,正是依赖于两大民营企业(阿里和腾讯)对用户信用一点点的累积,中国的电子支付才实现了弯道超车,做到了全球领先。我们的央妈本身,拥有全中国最高的信用,但恰恰在国际上信用不足,所以央行采用区块链技术和研究数字货币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如何帮助人民币在国际上赢得信用,最好是利用14亿民众对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叠加世人对比特币技术的信任,逐渐地、一点点地来撬动人民币在整个世界的信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不是始终在圈子里绕来绕去,老想着不影响这,也不影响那,只是想着在现有体系上加强对国内的现金流动的监管和调控……
相比之下,我们的对手美国,对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会影响整个货币体系基础的事儿心知肚明,从比特币被世人普遍知晓的2017年开始,就考虑将其纳入美元金融体系的监管之中,在CME交易所开通了比特币期货,国会对Libra的发行进行国会质询——我毫不怀疑,若接下来比特币的市值持续扩张,美国对于比特币及相关稳定币的干预将会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