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经济本质是互换。
01
畸形共生
世界经济已形成一个共生模式,这点毋庸置疑。
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济的交换本质已被置换,一种畸形的共生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负债端——制造端——资源端,以负债消费来驱动经济发展。一方负责消费,一方负责供应。
经济不再是互换,生产一方只是得到了未来偿债的承诺,而承诺是否能兑现?几无可能。
自80年代起,美国逆差常态化,美国成为世界消费的主力。
日德——亚洲四小龙——中国,轮番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为世界制造中心。
日韩提供半成品,中东、非洲、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国家提供基础原料。
中国自资源国采购原料,自日韩等国采购半成品,加以组装制造后将产品输往美(欧)是这种共生模式的主脉络。
中国在这条脉络线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但却并不是驱动源。驱动源是欧美的负债消费能力。
如果将世界整体看成一个国家,你会发现这种共生模式异常眼熟,像极了战时经济模式。军事需求吸纳了产能,但却并不对市场产生供给,当然也不会打压价格,从而透支生产,导致战时亢进繁荣。一旦战后无法通过战争获取足够回报(无论战胜或战败,只看回报是否足够覆盖成本),问题将全面爆发,进入战后萧条。
战时经济投入,依赖战后回报决定是一国经济走向繁荣还是萧条。
例如英国殖民扩张期间,连续对外战争获取的大量回报刺激英国经济繁荣,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但一战、二战期间,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并没有从战争获得足够回报,最终大伤元气,将世界经济领导权拱手让与美国。
同样,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急速发展,依赖于战争掠夺的收益。一旦战败或战争收益不足,庞大帝国便急速崩塌。元朝知名战役便是元日战争,由于远征日本遭遇台风,元军近乎全军覆没,元朝实力急转直下,诺大元朝短短时间覆灭。而日本却认为台风为“神助”,将其称为“神风”,二战时“神风突击队”名称由此而来。
而目前的世界经济畸形的共生模式依赖的是欧美信誉,大量生产投入是相信欧美不会赖账,相信欧美未来(相当于战时经济的战后)会清偿债务,从而未来会获得利益。
这种共生模式的背后是必然是美债与欧债的爆发增长,一旦欧美负债过多,市场对欧元美元价值产生怀疑,畸形共生模式就将崩溃(相当于战后无法获得足额回报,导致战后萧条)。
02
救美国等于救需求?
2008年,畸形共生模式已濒临崩溃,美元持续贬值,信誉下滑,欧债危机爆发。
正当此时,中国喊出了一句话:“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这成为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的标志,时至今日,当中美关系渐趋复杂之时,这句话时常被重复提起,意味复杂。但以共生模式看,这个说法在当时似乎相当正确。农业需求才具有刚性,制造业需求则比较弹性,人们可以少用工业品,却很难少吃饭。当经济下滑的时候,制造业大国来说,救美国即救需求,确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让美国缓口气,却需接过美国对世界释放需求的担子,这需要中国汇率升值。中国内需无力承担此重任,压力转交于对内(中)投资,即四万亿。
2008年后,美元大幅宽松,美元贬值,中国国内投资浪潮迭起,人民币升值。热钱流进中国的冲动高涨。
以跨境资金流动三要素(汇率、利差和资本收益)来看,2008年的中国或有两种选择:
1) 人民币升值、加息,套息热钱会流进,但资本收益稳定,当然也不会发生房价暴涨。
2) 人民币升值,但降息对冲,降息却会驱动资本收益升高,汇率与资本收益双重因素仍会驱动热钱流进。
很明显,自逻辑上看,2008年的中国无论降息还是加息,跨境资金流进不可避免。
中国选择了第二项,在2008年之后试图以降息对冲汇率上涨,抑制热钱流进,但资本市场牛市就此开启,热钱仍然自各种明暗渠道蜂拥而入,中国外汇储备自2008年的1.5万亿飞速飙升至2014年6月份的3.99万亿。或源于股市规则尚不够完善,牛市更多体现在房市身上。
03
全球滞涨的可能性
畸形的共生体系本身即不可持续的。欧美以债务拉动世界经济的模式构筑于美元、欧元的信用之上。而信用却依赖于债务的可控。
这导致欧美,尤其是美国,消减贸易逆差存在必然性。共生关系势必要修正,向经济之本质——互换——转变。互换却意味着逐渐向贸易平衡靠拢,即无顺差。代表将没有外需拉动型的经济体,尤其是大型经济体。
消减贸易逆差的过程或将导致全球化进程的倒退。以目前中美争端来看,双方诉求或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双方公认的,即消减双方的贸易逆差。区别在于采用中方增加自别国进口模式,还是采用美方打击别国出口模式。
或将对共生体系各方造成以下影响:
1) 对需求输出国来说(主要为美),共生体系修正,将导致一边大放水,一边低通胀模式成为过去。减少进口,输入低价产品,压低通胀模式将受限。CPI攀升又施压于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现行的宽松政策很难具有长期连续性。将施压美股泡沫,泡沫爆破后流动性泛溢将刺激美通胀进一步提高,刺激加息,打击经济,或将进入滞涨模式。
2) 对制造业大国来说,共生体系修正,则面临外需拉动缺失、为外需配套的投资过剩、经济增速承压等问题,内需提升地位迫在眉睫。此外,经济基本面变动也会导致过热期涌入的热钱调向,施压汇率。进而导致输入性通胀,刺激加息,又会施压经济,进入滞涨模式。
3) 对资源国来说,共生体系调整,将导致制造业大国需求下降,需求缺失将驱动资源价格下滑,经济疲软。刺激资源国热钱外流,施压汇率,诱发滞涨。
04
畸形经济模式的伴生——热钱
伴随80年代世界经济畸形共生模式同时建立的,还有以热钱为主(而非以贸易为主)的资金流动模式。
货币输出与回流的循环,正常情况下应以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完成,但美元逆差常态化导致正常的货币回流已不可能,泛滥的热钱四处流动冲击各国经济。
热钱涌入当然是不利的,但涌入过程中带来的实体亢进、资产价格爆发却只会刺激经济,其不利的后果集中体现在热钱流出过程。一个经济体适应热钱流入相当容易,金融部门和绝大多数居民会相当喜欢这个过程,这是一个钱相当好赚的时期。但却没人喜欢热钱流出的后果,这将带来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还将冲击金融体系。
在畸形的共生经济体系引导下,各国债务都已扩张至吓人的地步,日欧深陷负利率无法自拔。畸形化共生经济体系迫切需要修复,对于驱动源美国来说,将面临:
1) 美国继续输出需求(背面即印钞购买其他国家商品)负债拉动世界经济,对美元的信心将崩溃,金本位或将不日回归。
2) 美国消减贸易逆差逐步修复畸形共生体系,维护美元信誉,全球滞涨正在招手。
05
畸形共生修复过程中,中国的面临的热钱问题
目前,对世界经济来说,一系列修复后遗症或刚刚萌芽。对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2008年追求收益而涌入的热钱或正面临反向流出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外压优先于内压。是否能平衡国际收支,是经济稳定和不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
也是笔者文章异常关注国际收支平衡的理由。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内资产价格和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没有之一。
9月30日,国庆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上证指数收跌0.92%。
节日红罕见失约,或基于国际收支平衡(热钱流出)的压力。
自中美十年国债收益率之差与汇率的历史关系来看。本日中美息差145.2基点,汇率处于7.09附近较为有利于稳定国际收支压力。
但目前汇率区间在7.14。
市场利率目前难以平衡国际收支压力,有较强加息压力。
回看市场利率:
今日SHIBOR利率全面上涨,其中隔夜利率大幅跳涨。
市场利率上涨有利缓解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但自汇率表现看,尚有进一步加息压力。
06
央行调控能力提升
除加息外,逆周期调节拉升汇率是减轻汇率压力的另一种手段,或许比作水坝更好理解,加高堤坝是拦截洪水的有效手段,而堤坝过低非但不会缓解洪水压力,相反会导致溃坝。
分析一下央行短期安全干预能力:
以外管局9月27日最新公布的2季度相关数据来看,央行对汇率的短期调节能力相比1季度有所改善。其中主要原因为全口径外债虽然增长263亿美元,但短期债务反而下降385亿美元。
此外外储增长290亿美元,参考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现储备资产增加76亿美元,其它部分(214亿美元)应为资产估值变动。
这使得央行短期干预能力(外汇储备-短期外债-证券投资-维持三个月进口)得以提升。
但宝贵的短期干预能力来之不易。参考央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上文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季度潜在非法外流规模达675亿美元,仍处于高位。这或对干预能力造成压力。
这导致央行利用外储进行逆周期干预的行为越发谨慎,但干预力度缩小又导致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无论是以港元流动性来看,还是以潜在非法外流仍处于高位来看,皆显示国际收支平衡尚有一定困扰。
困扰驱动十年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
十年国债作为资产定价之锚,其震荡上行带给股市以压力。
在十年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的同期,上证综合指数震荡下行。目前已持续20余日。
而汇率压力自上文分析中可以确认,已难以从外储得到充分支持,压力将逐渐转嫁于国债收益率(中美十年国债收益率之差),驱动国债收益率攀升,施压于各类资产价格。
观点仅作为参考。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