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新华社消息:10月10日至11日,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周五,美方宣布暂缓15号对华加征关税,受利好消息驱动,黄金等避险资产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度涨超2%,但尾盘跳水,最终收于26816.59,涨幅1.21%。或基于对细则化条款并未彻底落地及未来走向的担忧。
双方就汇率问题达成协议的预期,加强了人民币信心,离岸人民币汇率创自2019年9月18日的新高。
01
货币政策无效化
对当前的世界实体环境来说,货币的刺激性正在减弱,美联储作为世界央行的央行,美联邦基金利率仅是区区2%,也并没有足够的刺激空间。更何况,对任何一个微观实体来说,是否降息从来不是主要的影响,需求才是。
有需求,企业在乎那区区2%的利息吗?而目前世界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需求。
为什么全球在降息,却似乎赚钱越来越难?因为债务规模扩张冲抵了利息下行,偿债压力并没有减少。
全球目前债务规模约244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量的三倍,而全球人口约75亿,折人民币计算,全球人均负债约23万人民币。设想一下,整个世界每个人包括新生儿,从一出生就背上了23万人民币的负债!一个家庭以四个人计算约百万的负债,利息和本金偿还的压力,让人们如何有胆量消费?需求从何谈起!
世界共生体系中,美国需求是拉动世界经济扩张的动力,这也导致美国人均负债额居高不下。根据美国财政部9月数据,美国国债总规模已经高达22.5万亿美元,此外,截止去年年底,美国国内私人债务总额也已达到了13.5万亿美元。折合每个美国人负债11万美元,约78万人民币。
这正是美国输出需求的代价,但美国的金融业构筑于世界经济之上,同样从全球经济扩张中受益。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美国输出需求,才拉动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反过来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国对外输出需求。这是一个加强反馈。但美国的负债不能无限增长,美国的需求当然也无法无限输出。这个加强反馈即将进入反向过程。
所谓的美国优先,其中一重含义即为将有限的美国需求,优先拉动美国经济发展。世界分工格局将由此深受影响,下游的美国净需求(进口-出口)减弱,中游的制造国、上游的原料国,将产生协同共振,驱动世界经济基本面恶化。
而微观实体显然更注重经济基本面(需求)的变动,而非本身没有多少空间的货币政策。世界经济基本面恶化,需求萎靡,将抑制全球实体加杠杆的意愿,全球实体或无法对货币刺激产生预期中的正确反应。
对微观实体来说,货币政策无效化。
02
消减逆差将拖累美国经济
自各方面消息来看,中美双方在农产品和货币问题上交换了意见,这都将有助于减少双方的贸易差额,减少美国净需求(美国逆差)所承受的压力。
这在短期看,会有利于美国制造业发展,解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短期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但长期刚好相反,世界经济将对美国需求减弱将做出反应,世界经济基本面反向的加强反馈启动,这将打击美国金融业,从而拖累美国经济发展。
以比较优势来看,美国金融业相比较美国制造业具有更高的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效果来说,美国消减逆差的努力,或将丧失比较优势,拖累美国经济。
03
协商利好对美国的影响
本轮协商利好短期或改善美国资本市场情绪,但将导致美元回流驱动力减弱,长期将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形成打压。逻辑如下:
1) 利好缓和看空情绪,短期刺激美股。
2) 驱动美元回流的任何一个要素,皆蕴含风险溢价。风险溢价降低将导致美元回流力度减弱。海外美元流动性参考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3M)来看,其在2018年12月20日创下2.8238%的记录。2018年12月,美股创下2017.9-2019.9的最低点,其后市场传言美养老基金换仓,同期美联储释放暂缓加息信息,美股暴涨。但暂缓加息信息同时驱动市场认为海外风险下降,其后美元LIBOR(3M)一路走低,并于2019年10月9日跌破2%。显示美元海外流动性紧张程度持续缓解,背面代表海外美元回流力度减弱。
3) 或基于对中美协商利好将会降低避险需求,美元回流驱动力减弱预期,同日(10月11日),美联储表示,将从10月中旬开始每月购买600亿美元美国国债,以重建资产负债表,避免9月货币市场动荡重演。美联储扩表对冲美元回流不足。中美协商利好与美联储扩表双重利好之下,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当日上涨(债券面值跌),似乎也在确认美元回流的力度不足。
4) 美元回流力度不足或喻示,流动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长期支持效果难言乐观。美联储强化宽松力度来补偿回流力度不足,长期将弱化美元信心,消减美元影响力,造成更大的问题。鲍威尔一再强调本轮美联储购债并非QE,维护美元信心,但难改宽松事实。
5) 美元信心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驱动美元回流仍然会是首选项。为驱动美元回流,再起波澜提高风险溢价,仍是可选项。短期缓和并不代表长期向好。
04
协商利好对中国的影响
本轮协商利好或将短期改善中国股市,但对长期趋势影响不大,逻辑如下:
1) 利好将短期改善市场汇率预期,长期汇率预期源于银行结售汇顺差基本面(替代经常项顺差),自2015年开始,中国长期逆差,长期汇率预期无改善。
2) 短期汇率预期改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汇率预期改善可以降低利差补偿,释放短期货币政策空间。
3) 利差补偿降低,有利于减少利率问题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4) 汇率稳定或升值有利于进口,这有利于短期压低通胀,腾出货币政策空间,但不利出口。
5) 短期货币政策空间、国际收支改善和房市资金限流,三者或将对股市形成短期支撑。
6) 净外需消减将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长期实体基本面无法形成对股市的支撑,长期股市无支撑。
7) 实体基本面和资金流向对房价皆无支撑,笔者在一季度数据出炉后曾发文《灰犀牛逼近——三季度经济趋势漫谈》认为,自房价信仰导致捂盘惜售角度,房价或可在无支撑力度下具有半年时间的价格粘性,3季度末房价将调头下降,目前,三季度已结束。笔者了解到,较多地区二手房价格下滑,幅度在10%-30%不等,但江苏地区二手房似仍有上涨趋势(一季度数据江苏放水最猛)。一手房价格相对二手房表现稍好。
8) 房市成交量下滑当无疑问,但价格却面临两个方向,稳定价格或价格下滑。
9) 假设未来汇率稳定,任由房价下滑,房产价格下滑幅度将更深(相比较汇率贬值),必然冲击银行,或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辅以行政手段稳定房产价格概率加大。
10) 稳定价格将有如下后果。其一,实体生产要素成本将难以降低,经济基本面无法改善;其二,房市450万亿市值与外储3万亿美元,再考虑外债约2万亿。1%的房产套现,冲击汇率即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这很难成为长期选项,或仅能服务于短期目标,譬如短期稳汇率。
11) 房产价格下滑仍为最佳选择,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房价下滑需要匹配汇率贬值,才能减少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
12) 鉴于中国已为后工业化时期国家,投资面临下降,国民内需因房产透支。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外需重要程度高,有贬值诉求。
05
净需求争夺战
目前,中美两国资产价格双承压,皆具有短期改善的需要,这或是利好释放的基础所在。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中美双方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6月中旬,大阪峰会之前。中美资产价格也曾双双承压,中国汇率面临破七风险,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一度靠释放降息预期推动反弹,双方也曾具有同样的基础。6.19日,中美元首通话,一度改善了市场情绪。
但中美双方焦点集中于消减逆差,即在全球需求萎靡的背景下争夺净需求。双方利益诉求对立程度较高,长期波澜再起概率或较高。
趋势之所以是趋势,在于其不会受短期因素影响而改变方向。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