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从更高维度更易剖析金融的层次,以笔者思维层次抛砖引玉,欢迎指正。本篇基本是一个大纲形式,会根据预判与实际经济运行的结果对比,尝试将思路细化、具化。
01
社会秩序
个人或者是氏族社会小群体为什么会聚集组成以城市为代表的大群体?那自然是因为大群体更有向心力,吸引人群融入。
自基因之本能,繁衍和生存作为制高点,来理解社会秩序。
1) 生存动力。主要体现为聚群的向心力,秩序建立的基础。
1.1)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聚群保护使得个人安全支出降低,节余财富用于自身消费。
1.2)分工协作,更有效率。可以创造更多财富。
1.3)政治诉求:产权保护、提高效率。代表古典自由主义、哈耶克新自由主义。
2) 繁衍动力。主要体现为聚群的离心力,秩序崩塌的基础。
2.1)繁衍竞争加剧。针对繁衍资源的竞争随着社会财富积累反而加大,为保证自身繁衍吸引力及子孙辈繁衍竞争力,占社会多数的群体此时具有均财富诉求。均财富诉求会降低经济效率,但会改善向心力。
2.2)繁衍动力弱化。长期贫富分化将压抑繁衍动力。性的快乐是基因奖励繁衍行为给出的一个小甜点,当社会资源和技术足够,人开始将性的快乐和繁衍剥离,同时将繁衍后代和养儿防老剥离,繁衍动力进一步弱化,低生育率随之显露。而聚群,有人才能聚。分工效率,有人才有分工效率。当社会对此有所认知试图提升繁衍动力的时候,本质即均贫富进程,通过高税收再转移补贴育儿行为。高税收压制经济效率,补贴育儿行为改善社会向心力。
2.3)政治诉求:财富国有、福利主义。代表涩会主义、福利国家。
全民生活的提升源于效率,更多的财富存量作为生产工具(投资)会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社会生活水准,这当然是理想状况。但很可惜,这些财富是有主人的,使用存量财富需要给出酬劳,这使得财富本身就会源源不断的生成财富,随着财富量而自我加速,最终凸显个人之努力不值一提。
这必然伴有贫富分化及阶层固化,最终导致反向挤压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财富积累过程主要体现聚群的向心力,却最终会体现为聚群的离心力。此外,财富的进一步集中还导致少数人霸占多数繁衍资源,加剧公平诉求(公平具有两重含义,机会公平和财富公平,这里仅指财富公平)。
社会财富存量不足,社会具有向心力,期望获得稳定社会秩序,期望产权保护,积累财富。
社会财富存量偏多,社会具有离心力,期望打破固有社会秩序,期望劫富济贫,提升公平。
在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引导下,社会处于一种螺旋式发展状态,一时偏左,一时偏右,偶有后退,趋势向前,总在试图找出最佳前进方向。然而完美并不存在,变化才是永恒。
而宗教信仰、或者是群体自我信仰(即信仰自由和民主),就是助力巩固社会的向心力的工具。信仰极其重要,他可以让本该崩塌的社会秩序继续维持平稳运行,这并不是说没有信仰的社会不能平稳运行,而只是承受极限的问题,没有信仰的社会更容易承受不住离心力。
如何在控制离心力的情况下让社会积累更多财富?这就是社会进化的方向。
不外乎强化群体自我信仰(目前潮流是信仰自由和民主,宗教信仰影响日渐衰微),以及偏左就打右,偏右再打左的妥协艺术。二战后,全球百废待兴,世界经济在效率优先原则下已经平稳运行了超过半个世纪,财富存量已经使贫富分化在全球泛化。
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将是财富公平化。
香港乱象、智利地铁涨价三毛钱导致暴乱、欧洲暴乱蔓延,皆源于聚群的离心力已经开始超越向心力。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导致各国民众情绪容易传染跟进,体现为政治诉求的相似性。
源头在于存量财富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
在追求公平化方面有两条路可选:
1) 消灭财富。以金融危机或者战争来消灭财富总量。存量财富少了,自然就会相对公平。
2) 均化财富。财富国有是上一轮(1930-1940年)社会发展方向由效率向公平转化时的西方思想思潮,已经经过了历史检验,将成为历史经验,近代的历史经验总是更具有指导价值,或许不会再次成为大众诉求选项。或许可能通过高通胀加底层托底(高通胀掠夺存量财富,托底则是财富再转移)、高度福利化(高税收征集存量财富,福利化财富再转移)、大范围债务重组(譬如通过个人破产重置债务关系实现财富再转移)等来实现。各国国情不同,只是一个大的方向。
但高通胀加底层托底,以其阻力最小,成为当前世界一个最可能的选项。
02
经济表现
社会秩序和经济表现具有反身性。
社会秩序良好可以带动经济表现向上,而经济表现向上却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稳定社会秩序。直至两者严重背离,向上的加强反馈则将变为向下的加强反馈。
自社会离心力看,欧美在2008年之后社会离心力即有所显现,欧债危机的全国性抗议,2011年美国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结果也演变成为全民抗议运动。社会离心力较强的时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但社会离心力的问题却又可以用经济表现来掩盖,比如说用激进的债务堆积出经济表现的虚假繁荣。伴随着欧美多轮QE,2013年之后,欧美乱象逐渐平息,社会离心力问题似乎消失了。又回归到了岁月静好的时光。
03
实体和金融
经济表现可以分解为实体和金融两部分,两部分同样具有反身性。
在债务健康阶段,金融和实体是相互促进的,即实体负债会产生更高的回报,比如中国在2008年之前的债务就相当健康。事实上这个阶段,金融资产涨势相对反而不会太猛,其上涨几乎完全是由实体基本面改良驱动。
但在健康阶段之后,为掩盖社会离心力问题,债务会狂飙,反而会激起金融市场的急涨狂飙(对比健康阶段),导致金融和实体走向加速背离。这个阶段的经济问题已经完全转变为政治问题,在这个阶段实体越差,越需要金融发力,来掩盖实体的虚弱,托住经济表现,防范社会离心力上升。
直至金融再也无法托住经济表现,金融与实体开启反向杀跌循环,又将驱动社会离心力急速飙升,凸显政治诉求(财富公平)。
04
金融的研究层次
鉴于上文原因,几可确认,每个国家都会让金融支撑至极限。
影响金融市场表现的有如下因素。
1) 内部因素。以中国为例,笔者研究以M2-GDP-CPI=0为分界,M2需要以央行信用、居民信用和企业信用加杠杆实现。居民最为敏感,居民停止加杠杆是M2即将转折的节点。此外,社融和M2裂口缩小也是M2承压的表现。M2下降和CPI攀升都代表金融资产承压,这将导致金融无法继续拉动经济表现(GDP),导致上文所陈述情景出现。
2) 外部因素。主要基于热钱流动,笔者研究侧重于汇率的息差补偿,即以汇率拉升补偿息差缩小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前中国汇率每下降10000基点需要中美十年国债收益率之差扩大288基点。即汇率从7贬值至8,静态来看需要加息2.88%,动态则将超过3%。
3) 技术因素(心理因素)。各种道氏理论拓展、股票趋势研究或技术交易分析。
对金融边缘国家来说,外部重要性排在内部之前,对金融中心国家来说则相反。
对金融边缘国家来说,当外部制约因素相对温和之时,主要受内部因素即M2-GDP-CPI影响。但M2-GDP-CPI是一个滞后指标(对于股债滞后,对于房产是超前指标,笔者在2019年1季度后根据数据测算认为价格粘性原因,此指标对房价超前两个季度,即三季末房价下滑趋势会基本显露。目前看时间点偏离不大,现在房价下滑趋势已经渐显严重)。
在外部制约严峻条件下,股债的同步指标将受汇率主导。
在外部制约温和条件下,股债的同步指标则将是短期市场利率,以SHIBOR隔夜做参考。但技术因素或将驱动资金在不同的市场间流动腾挪。
外部因素在央行与国外央行的互动控制之下;内部因素主要受制于央行控制;而技术因素则是心理学对大众交易心理的研究。
内外央行互动——央行——技术指标,层层细化,逻辑层次更显清晰。
其中又以央行动机最为明显,导致其行为最易揣测,V型反转节点也更易把握。
对散户来说,个人推荐以M2-GDP-CPI做长期投资方向。如需要研究短期操作,则研究央行行为比研究技术指标能更清晰的指出切入点和退出点,尤其是退出点。
05
央行行为的把握
美联储盯住目标为CPI、就业和金融稳定。
中国央行盯住目标为CPI、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事实上无论对哪国央行来说,热钱都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美联储的金融稳定立足于吸引资金回流。中国的金融稳定首要问题是防范资金外流、其次才是托住国内经济。
美国基于股市表现、美债收益和美元指数之间的平衡来吸引资金回流。
美元指数的构成决定其主要受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速差异来支持,这是基本面。其次受欧洲、日本利率与美国利率的差异和股市表现影响,也受避险情绪影响。无论从三者经济增速差异看还是从利率差异看,美元指数仍有上行基础。美元的主要制约是黄金,黄金可视为零实际利率(名义利率-CPI)零资本收益但价值极其稳定的货币,美元资本收益下挫和美国通胀攀升将支持黄金价格。
在美元指数基本面良好的运行基础上,美债收益率有下行空间,但仍顾虑参考美国通胀,背后是黄金。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有利于以货币政策支撑美股,但政策余地相当有限。
中国央行目标过多,多目标导致矛盾,货币政策空间比美国狭窄,但干预能力明显强于美国。
近一周来看,中国票据利率严重低于SHIBOR,即银行卖出资金的价格严重低于买入资金的价格,银行在亏损做生意!原因在于央行信贷任务,这是央行干预能力的体现。
但制约也相当严重,SHIBOR(1W)利率盯住2.5%-2.7%,在狭窄区间波动,自11.20日下破2.5%之后,暂停逆回购至今。一个利率周期留有足够的时间段对赌央行行为,这将消弱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
以汇率与利差的补偿关系测算看,自11.15日汇率补偿不足之后,至目前仍未修复,仍在小幅偏离,较长时间的小幅偏离或为央行在酝酿发行离岸央票。
离岸央票频发是基于以外储干预汇率能力下滑,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自2016年1季度-2019年2季度,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1992.4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增长3350.1亿美元,导致非储备性质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1305.3亿美元。通俗点说就是来中国炒股买债的钱全被央行拿走,还多拿了1305.3亿美元。但外储存量仍艰难维持在三万亿徘徊。此外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在此期间还有7338.9亿美元找不到去那了。
近期财政部连续发行外币主权债,11月初,财政部在法国巴黎成功发行了总计40亿欧元的无评级主权债券,11月26日,再次在香港发行60美元无评级主权债,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
中美央行之间的互动行为把握将基于以上事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