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据海关总署数据,按美元计价,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4047.5亿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2217.4亿美元,下降1.1%;进口1830.1亿美元,增长0.3%;贸易顺差387.3亿美元,收窄7.5%。
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14万亿美元,下降2.2%。其中,出口2.26万亿美元,下降0.3%;进口1.88万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3776亿美元,扩大28.4%。
进口数据明显反弹!
01
哪些进口在增加?
在已更新的1-10月进口商品构成可以看出,动物油脂进口同比暴增68.3%,肉类制品进口同比暴增62.1%,肥料进口暴增54.5%,分列进口增速前三。
其他进口增加较快的商品尚有;
1)活动物,同比增速28.5%。
2)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增速35.7%。
3)蔬菜及水果,增速26.7%。
4)糖、糖制品及蜂蜜,增速20.5%。
5)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增速29.2%。
6)医药品,增速26.7%。
7)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增速30.6%。
8)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增速26%。
9)鞋靴,26%。
而工业制品进口量下降4.8%。有什么发现吗?
02
以进口平抑通胀
自进口增长较快的科目可以发现,增速最快的为动物油脂及肉类。
这显然跟国内猪肉价格增长脱不开关系,进口快速增长当然也是猪肉价格有所下滑的原因所在。
而其他进口增长较快的科目也集中于居民消费端,显然这是以输入性因素在平抑通胀。
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通胀已到达5%。美国在2008年之后货币极度宽松,但通胀反而稳定,最大的原因也在于进口海外价格低廉的商品来平抑本国内生通胀因素。美国以其世界货币地位,货币大量超发,换回各种物资平抑通胀。
显然,中国内生的通胀因素,也可以用进口平抑,中国10月份CPI达3.8%,只要外汇储备充足,进口通道顺畅,汇率及税率保持稳定,中国国内商品价格较快的升势(CPI增长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将诱导进口加速,进而平抑通胀。
事实也是如此,自猪肉价格快速攀升开始,进口量同步激增。
03
通胀对外储的影响
而加大进口必然缩减顺差或加大逆差。
1-11月,中国出口下降0.3%;进口下降4.5%,衰退型顺差(即进口下降的比出口快导致顺差扩大)3776亿美元,扩大28.4%。但11月,出口下降1.1%;进口增长0.3%;贸易顺差收窄7.5%。显示随着国内通胀上行,物价上升,提高了出口成本而扩大了进口利润,遏制出口刺激进口,顺差快速收窄。
自传导关系看,海关结售汇——银行结售汇——央行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层层传导。
但1-11月的海关顺差扩大28.4%并未反映在银行结售汇数据之中,海关结售汇顺差扩大未能体现为银行结售汇顺差或有两个原因。
1) 结汇意愿。8月份,外管局发言人提及结汇率为73%,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约三成未结汇数据将被纳入海关顺差。
2) 海关数据未体现服务贸易逆差。
由于银行结售汇自2015年以来一直逆差,2019年海关贸易顺差扩大并没有改变银行结售汇持续逆差的问题,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海关顺差减少将驱动银行结售汇逆差扩大。
银行结售汇一般是央行外汇储备变动的先行数据。
12月7日,外管局公布外汇储备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56亿美元,较上月下降95.7亿美元。目前,2019年中国已公布外储储备数据都在3.09-3.11万亿之间小幅波动。2019年以来无论银行结售汇逆差如何增加(前十月银行结售汇逆差3603.13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几乎没有变动。压力全部蓄积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只能增加外币债务应对,包括吸引客户涉外收入的未结汇部分。2019年国内商业银行美元存款利率明显上行或缘于此。
虽然自央行外储来看规模基本不变,但以外汇占款来看,已经连续15个月下降,这显示了中国外储所面对的压力,而三万亿外储是中国汇率稳定的信心所在成为红线。
在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假如汇率维持基本稳定,通胀因素终将得到基本平抑,但会明显的刺激货物贸易顺差缩小,并将传递给银行结售汇逆差增加,最后施压央行外储,反过来影响汇率稳定。
在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假如汇率贬值,则将以输入性通胀因素驱动国内通胀继续上行。
通胀和汇率遭遇两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