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英语:Five Eyes,缩写为FVEY),又译为五眼联盟,是由五个英语圈国家所组成的情报联盟,在英美协定下组成的国际情报分享团体,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五眼联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所发布的大西洋宪章。
冷战期间,ECHELON监视系统被五眼联盟所开发,用于监视苏联及其东欧盟友。
五国拥有共同的历史溯源,所有成员国均曾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亦为英联邦成员;美国,加拿大与英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
五眼联盟历史来源
“五眼联盟”的前身是英美战后多项秘密协议催生的多国监听组织“UKUSA”(即United Kingdom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reement)。
二战初期,通信情报合作在盟军之间几乎不存在。为了改变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美、英两国于1941年3月达成协议,考虑正式建立情报合作关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破解日本海军的通信密码。为此,美国军事情报局于1943年4月派人前往英国布莱彻庄园,向英国密码人员学习德国“超级”密码的破解经验和技术。一个月后,双方签订协议,建立情报共享和人员交流机制,以共同应对日本、德国海军的威胁。
战争结束后,成功破解日本和德国密码的英、美双方决定将合作延续下去。1946年3月5日,为了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组织,英美两国签订的“英美防卫协定”(UKUSA Agreement),确定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他“华约”国家有关的通信情报,开启了两国的“铁杆盟友”之路。
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操作,将这一系统以英美两国的国名缩写定名”优库萨”(UKUSA),其高度机密的代号是“梯队”。
为了增加讨价还价的分量,英国于1948年开始拉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参会。最终,为英国站脚助威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个英联邦国家都被吸纳进英、美情报协定,“五眼”情报联盟正式成立。
1948年,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旨在使这五个英语国家联盟间进行情报分享与联合拦截敌国情报。
每份联盟情报不仅标有秘密等级,还标明了哪个国家具备阅读权限。比如,一份加拿大人才能阅读的情报上会盖上“绝密——仅限加拿大眼睛”的红色印戳:而一份五国都能阅读的情报则会标上“秘密——美、英、加、澳、新眼睛均可”的字样。在这里,“眼睛”就是国家的代名词。一来二去,五国情报人员开始在私下交流时使用“五眼”这个简洁的名字,而不是又长又拗口的“澳加新英美情报联盟”。
五眼联盟所含机构:
由于情报可能通过多种管道得到,因此现在并不满足于信号情报,还加入了军事情报和人工情报,以下图表标注各国情报机构以及对应的情报方式。
国家 | 机构 | 缩写 | 角色 |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 | ASIS | 人工情报 |
澳大利亞信號局 | ASD | 信号情报 | |
澳洲安全情报组织 | ASIO | 安全情报 | |
澳大利亞地理空間情報組織 | AGO | 地理情报 | |
國防情報組織 | DIO | 军事情报 | |
加拿大 | 加拿大武裝部隊情報司令部 | CDI | 军事情报 |
通信安全機構 | CSE | 信号情报 | |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 | CSIS | 人工情报 | |
新西蘭 | 國防情報安全局 | DDIS | 军事情报 |
政府通訊安全局 | GCSB | 信号情报 | |
新西兰安全情报局 | NZSIS | 人工情报 | |
英國 | 英國國防情報局 | DI | 军事情报 |
政府通信总部 | GCHQ | 信号情报 | |
军情五处 | MI5 | 安全情报 | |
秘密情报局 (军情六处) | MI6 | 人工情报 | |
美國 | 中央情报局 | CIA | 人工情报 |
美国国防情报局 | DIA | 军事情报 | |
联邦调查局 | FBI | 安全情报 | |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 | NGA | 地理情报 | |
美国国家安全局 | NSA | 信号情报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