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惊涛骇浪,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因此而受益,其中很热闹的观点之一是说,人民币承担了避险功能(在资本流失的今天,如果体现避险功能意味着资本流入,这显然是很宝贵的)而因此受益,今日就谈谈这个话题。
一种货币如果有避险功能,对自身的经济显然有莫大的好处。比如:2000年以后的十年,美元贬值,虽然日本和瑞士在同一时期的经济也不是很好,但日元和瑞郎持续承担了避险货币的角色,兑美元升值,这意味着什么哪?前面我说过,汇率的一根根K线,都是巨量的资本流动画出来的,这意味着资本持续流入日本和瑞士,这具有:
第一,通过对内对外投资取得收益,增加了国家的资本实力;
第二,可以弥补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波动,使得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更有保证,为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时间(日本显然在这一点上是受益的)。这一点在英国身上也很明显,过去三年,英国持续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和服务项目使英国可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至少起到缓冲作用),稳定汇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是服务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保护着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等等。
没有国际收支的平衡,汇率就不可能稳定,是国际对冲基金瞄准的对象,更是索罗斯等大鳄的攻击目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英国宣布脱欧的时候,英镑大跌,欧元大跌。我们知道,欧元区和英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和美国相近,巨量的资本需要避险,带来了国际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
第一,美元指数上涨。这很明显,欧元和英镑资本第一个想到的是用美元规避风险,美元兑欧元、美元兑英镑均大幅上升,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美元的避险本色显露无疑;
第二,日元兑美元上涨。这说明日元的避险本色比美元更加浓厚,亚欧的资本显然都看到了日元的避险特征;
第三,黄金大幅上涨,这无需讨论,任何危急时刻,黄金都是避险手段。
但加元、澳元、瑞郎、人民币都对美元下跌,而且下跌的幅度都不小,说明没有明显的避险货币效应。
这就引申出下面的话题,什么样的货币才能起到避险作用?
第一, 成为避险货币,必须是本国的经济基金本面非常稳定。无疑,现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很稳定,从本次避险事件所展现的特征来说,日本经济更有吸引力,否则就难以实现日元兑美元的大幅上升。如果日元和美元的避险能力相似,日元和美元对欧元的升幅就应该相近,日元兑美元的涨幅不应该如此之大。
第二, 需要远离风暴中心。之所以瑞郎无法在本次英国脱欧的事件中充当避险货币,与瑞士经济与欧元区经济的联系很紧密有关,削弱了瑞郎的避险功能。
第三, 必须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对国际资本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不能自由兑换,资本无法自由流动,这是最大的风险。同时,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意味着汇率水平更不真实(任何一种货币的汇率都受到本国央行的影响,但非自由兑换的货币本国央行的影响更大,更不真实)。所以,非自由兑换的货币不可能具有避险效应。
第四, 对于英国脱欧这样的事件,需要避险的资本非常庞大,大盘货币更受喜爱。而一些经济结构不完整的货币,难以具有吸引力,因为经济结构不完整,本身就是汇率的风险,所以,澳元、加币都难以受到关注(铁矿石和原油价格的下跌,就会影响这两个国家的汇率,这是经济结构不完整带来的风险)。如果中国的房价出现波动,会不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如松认为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有些媒体人认为,英国脱欧中国会受益,别的事实暂缺不论,说人民币显示避险功能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未来,人民币如果希望成为避险货币(这显然具有非常大的好处,而且这种好处是长期的):
第一,必须实现自由兑换。没有自由兑换,资本不能自由流动,对于国际资本来说,就意味着最大的风险,因为政策是随时可变的,起不到避险的功能;
第二,央行更加独立。任何一国的央行,在今天,都不可能不照顾本国的经济状况。但是,更独立的央行进行货币发行的时候目标就更明确,更偏向于货币的信用管理,预期也比较明确。当央行独立性很差的时候,货币发行受政府的影响很大,更关注的是经济状况、资产价格状况甚至政府的财政状况,等等,预期就不明确。对于国际资本来说,这也是非常大的风险。
第三,对外投资更加高效。资本流入是一方面,只有投资高效的情况下(特别是对外投资),才能实现稳定高效的收益,使自己的外汇资本持续膨胀,保护自己的国际收支时刻处于平衡状态,给国际资本以信心。从这一点来看,国企改革之路还很遥远,因为长官意志是低效投资之源。对外投资持续亏损的时候,自己的国际收支就难以平衡,汇率难以稳定,难以成为避险货币,也难以实现自由兑换。
第四,国家管理必须比较高效,降低财政赤字,稳定汇率的预期,这是很显然的一点。
第五,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必须摆脱对房地产这一行业的依赖,这很显然。
我们期望人民币走在成为避险货币的道路上,但今天,很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作者:如松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