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股市?房产?投资?
还有多少灼热的目光盯上了居民储蓄?
01
虚胖的高储蓄率
一般人都不会将自己获得的货币收入全部花光,而是会留存一部分,或用于未来生活支出、或用于防范突发风险,或用于赚取利息等等。
这就是储蓄。
储蓄的比例,会受到一定的社会习惯的影响,比如说中国老一辈的人就更习惯储蓄。但未来生活保障、突发风险保障和投资渠道则会对储蓄率高低造成更加直接的影响。
未来生活保障程度低,你就得多存钱;
突发风险保障程度低、你就得多存钱;
投资渠道不发达,你没有其他投资渠道,你只能多存钱。
这种情况下,储蓄率就高。
但中国目前全民买房狂加杠杆,超前消费蔚然成风,5亿人没有存款!6亿人月入不足一千!
这种背景下,储蓄率还这么高吗?
高储蓄率一再被拿来说事的时候,会不会让人泛起一丝疑惑?
数据显示,中国储蓄率自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但降幅并不算大,中国目前仍然是屈指可数的高储蓄率国家,这似乎与中国买房浪潮不甚契合啊!
问题出在负债上!
统计口径上,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
负债存在银行账户上,它也是居民储蓄啊。
2008年之后,由于房地产加杠杆,中国居民负债速度骤然飙升,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负债也是另一个人的储蓄。很显然,居民储蓄会因负债而膨胀,从而影响储蓄率升高。
以2020年三季度看,居民部门存款91.25万亿,但债务有61.44万亿。
住户净储蓄已经被放大了三倍!
近十年以来,买房高负债,装饰了居民储蓄率数据,造成数据虚胖!
而一旦进入信用收缩阶段,负债收缩会同步驱动储蓄下降,居民储蓄数据就会跳水!
不考虑负债变化,静态的以居民储蓄率高为参考数据,会不会有点刻舟求剑?
02
可堪承受?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宏观,居民储蓄都是重要的!
对个人来说,它是遇事不慌的底气,它是生活稳定的保障。
对宏观来说,它是内需之源,它是投资之根。但很多人还漏了一点,它是风险爆破中最不具有传染性的,是成本最低的风险爆破代价。
层层重压,真的是虚胖的居民储蓄所能负荷的?
03
你品、你细品
证监会党委22日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严把IPO入口关;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稳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夯实信用基础。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重点来了!居民储蓄的钱难道没有被投资出去,一直闲置在银行吗?
很明显钱并不会闲置在银行,而是被银行转手贷了出去,被用于各种投资。
居民储蓄早就转化成了投资。
也就是说,无论证监会有没有发文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居民储蓄都早已经转化成了投资。
那为什么证监会还要发文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呢?
你品,你细品!
END
1F
存款要还钱,投资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