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 Liu:最像阴谋论的行业现实 – 81%富豪的投资是在____市场

美股指南 经济杂谈评论2281阅读模式

我在跟观众沟通的过程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要怎么要去通过宏观趋势去做投资决策。首先,我得承认,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但难回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有什么错误,是因为这个问题里面涉及到的从项目开发,宏观分析甚至到心理建设,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是单独的一个话题。但一般来说大家能有这样的疑问,我总结出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非常多的人对于自己投资投的到底是什么,自己所在的这竞技场的游戏规则和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是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和思维架构的。

那这一期呢,我就用自己的经历,在投资行业内积攒经验,知识和一些数据,给大家举一些例子,给大家从宏观的角度上码出一整个商业和投资的链条框架。看完这期,大家会对比如说像是常见的“为什么股民会被割韭菜”,或者相对更细致一些的,像 “一家公司到底是怎么被估值的” 这些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大多数人会非常自然的认为,股票就是投资最主要的竞技场。当然如果笼统的看,确实股市非常大,我也承认。但是它虽然很大,新闻媒体也最爱报道这部分的新闻,但这样,也只能证明,股市是最被人关注的市场,并不能代表这是最优秀的投资领域。常看我影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之前的影片里提到过,股票是投资链条里面最末端的市场,而我个人选择不炒股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在了解了整个投资链条以后,决定不玩儿那个输面比赢面大的游戏。

完整的投资的链条长什么样子?

那既然股票是在投资链条的末端,那前面的都是什么?又是怎么运作的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曲线。

这个,就是整个的投资和项目发展链条。我们可以把整个链条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这个有一个像洼地的这个部分,第二个部分就是中间这个快速上升的部分,然后最后,是这个在上面平稳的这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就可以代表一个公司从投资角度上来讲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创业早期,上升期,和….你们应该也猜到了,就是上市之后这个阶段。

当然,这个是一个大致的走向,不是个例,每个公司肯定会经历自己的一个曲线,我这里也不可能挨个公司举例子,但大多数公司大差不差都是按照这个阶段走的。

那在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间的这条线,就把整条曲线划分成了两个市场。公开股权交易市场,public equity market;和私人股权市场 private equity market。

而大量成功的投资人玩儿的游戏,都在私人股权交易市场。这时候有人说了,哎,那巴菲特啊,Cathie Wood 这些人明明都是在买股票啊。你怎么能说成功的投资人都是在私人股权交易市场呢?忽悠我呢?

先别着急攻击我,股票这游戏不是不能玩儿,只是,一个呢,我和我身边的大部分投资领域的朋友们都没把这领域当重点。另外一个呢,这些所谓的股神什么跟普通人虽然都在同一个二级市场做交易,但其实你们玩儿的并不是同一款游戏。一会儿我把投资领域的架构讲完,我会把这个事儿讲清楚。

怎么在公开股权市场做交易大家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就有很多人在讲了。但是私人股权交易里面的这些 Cap Rate, NOI, EBITDA, IRR, AUM, PPM, Waterfall, Capital Call, Due Diligence, Fund to fund 还有更多的词汇和概念我相信是很多朋友没有听到过的,那我也是在进了投资行业以后也真正感受到了整个股权交易市场里面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巨大的资金量级,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那我很多影片里面讲到的信息和话题呢,虽然借用了网上可以查到的数据作为佐证,但是对于一个现象最初的信息源,其实就是我在私人股权市场里的朋友们。

哎,对了。如果你基本没有听说过我刚才说的这些英文词汇,那说明你遗漏掉了在投资领域最重要,也是真正投资核心部分的知识,因为上面这些都是私人股权市场里最常见的词汇。

不过呢,其实很正常,这也是我做这个频道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重复大众已经习惯听到的内容,反而作为身处经济和投资领域的人,我要把大多数人不知道,甚至是有误解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影片的形式分享给更多的人,比如说像这一期讲的这个投资领域的整个架构和链条,就是我自己很难在公开的视频资料里能找到的财经内容。那对我来说,这个才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给大家提供价值,而并不是一直追着所谓的流量去做内容。

那我刚才提到,这个股权的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的资金量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差距有多大的,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啊。

两类市场的差价有多大?

那在过去的20年,公开股权市场的总市值的增长是这样的(图中橘色线),私人股权市场的净值,也就是资产总价减去债务以后剩下来的这个价值,这个增长速度,是这样的(图中蓝色线)。

Joy Liu:最像阴谋论的行业现实 – 81%富豪的投资是在____市场

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个量级的差距还会继续加速扩大,原因是出于一个银行业规则变更的原因,这个规则就是目前计划2025年要被执行的 BASELL III Endgame 巴塞尔协议最终篇,这个规则的执行会导致银行业放贷的杠杆变得更小,也就会导致整体银行业放贷量下降,而替代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最有可能的就会是私人股权市场中。BASELL III Endgame 这个规则的细节我之前在我的一篇文章里写过,我把这篇文章的原文贴在描述栏里,大家可以点进去看。

这一期的文字版本我也放在影片描述栏里了啊,文字版本里面也会有我这一期影片的资料链接。

那这时候,习惯独立思考,尤其又是做过创业项目的观众们,一定会反问我:市场大小,跟你能不能赚到钱,是两件事情,光看资产量级是没有说服力的。

没错,我十分同意这个思路。那我们来看一下私人股权市场的回报是怎样的。

两类市场的回报差距有100%

在2000年1月到2022年3月的统计来看,美国私人股权市场的回报和罗素2500相比的话是差了100%。罗素在过去20年的平均年回报是9.2%, 私人股权市场是18.3%,

那这时候应该就会有朋友的脑子里会有一连串的问号,比如说,私人股权市场里面交易的都是什么东西?怎么交易的?项目里面什么架构?怎么赚钱的?风险在哪里?还有一个就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虽然说有些人知道这个市场的存在,但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投资项目?这种项目允许什么样的人参与呢?

对你没听错,这种项目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接受所有人。这个跟公开交易市场,也就是股市,还是有区别的;不过呢,这个能进入和不能进入私人股权市场的这个屏障,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突破的,我很快就会从政策和社会层面去解释这个事情哈。

这里我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我自己是生活在美国的,所以我的经验是适用于美国的,其他国家有自己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社会环境,所以运作方式也会有一些出入。不过但凡是有市场经济的国家,私人股权市场的逻辑呢,应该也是大差不差的。

在私人股权市场的投资行为都叫做 Alternative Investment,直译过来就是另类投资。目前在所有在进行投资行为的人里面呢,我们可以看到,最底层的普通投资者里面大有14%参与到了这个市场里,随着财富级别的增加,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超级富豪里面有81% 都在这个市场里面。

那这个数据就在提醒我们,有些事情呢,它可能并不是巧合。

投资链条的第一个阶段

那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三个阶段的图啊。这个图里面左边这个半弧形的部分,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Venture Capital 这个阶段,就是风险投资,简称就是VC。

那这个字面意思就比较好理解,风险投资么,就是说早期的创业阶段,一个公司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当然最好已经有一个样品可以展示了,那这个时候想要去扩展技术团队,或者是做市场营销啊就需要进行融资。总之VC这个阶段就是在一个项目可成可不成的时期进入的一些资金。

那这种资金投到一个项目里不会马上出现回报,而是用于支付运营费用,所以这个图里面就会出现这个曲线向下的这个情况。

这个阶段投到项目里的钱呢,风险是非常大的。可为什么还会有人投呢?答案就是,在这个阶段虽然风险大,但是可以跟项目的方谈一个更好的股权分配。那这样如果这项目成了的话,回报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当然,项目失败的话,就是一分钱都回不来。

而且失败的原因也是非常多,比如说,团队合作不协调,产品定价有问题,市场营销策略有问题, 产品需求太低等等。

创业嘛,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那在这个阶段,项目的创始人和运营团队如果曾经是有成功经验的话,尤其是在相关领域,那项目的成功率也肯定会大一些。

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那个私人股权市场和公开股权市场的收益差别是2倍的吗,那VC这段的收益差不多就是得最极端的收益率,要不就是0%,要不,百分之几百,上千,那这就上不封顶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这个风投阶段,比如说要是一个地产,除非要自己开发,不然直接就是买断一个现有的地产的话,就不需要风投,直接就是一个资产收购。

那一个项目挺过了最早的这个创业开发阶段,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这个上升期。在这个阶段呢,项目可以开始进入扩大规模的这个阶段了,这个阶段进入的资金相对风险就会比较小,相对的,投资人的占股和收益回报也会相对比较低一些。不过,这个阶段就是私人股权市场最活跃的阶段了。

这个也不难想象是为什么,一个是因为最凶险的VC阶段,也就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资金在前面已经把路给铲平了。不过也不代表没有风险,这阶段依然是有风险的,只不过是比风投阶段要小而已。

投资链条的第二个阶段

那在这个第二阶段,对一个项目或者公司的估价相对也变得比较容易了,因为这个项目会出现收益,然后就可以根据当下公司的EBITDA或者某一时期预估的EBITDA乘以一个乘数,就可以得出一个公司在现在和未来某一个时期的公司市值是多少。

这里面我说的这个EBITDA是一个缩写,是在私人股权交易市场里面几乎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的英文全称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这个用英文看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EBITDA指的就是Earning净收入,加上Interest 利息,Taxes 税务,Depreciation 折旧,再加上 Amortization 分期付款的开销。

那一家公司的估值在私人股权市场里面的计算方式就是 EBITDA 乘以一个行业的乘数,英文叫Earnings Multiplier 或者经常就直接就叫Multiplier,这个概念如果对应到公开交易市场的话,那大差不差就是P/E Ratio市盈率。

那EBITDA 乘以 Multiplier 就是一个公司的市场价格。

在私人股权市场里,这个乘数是按照行业划分的,不过在每个行业里面也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公司的估值。咱就比如说:技术壁垒越高的公司,乘数也会大一些,换成人话去解释的话,意思就是:同一个行业里,技术水平比较高,而且其他的公司还不太好复制的,就会相对更值钱。

那我在这影片的文字版里我会给大家一个链接,这个链接有每个不同行业的一个标准乘数,不过就像我刚才说的,每个行业给的这个乘数呢这个只是一个比较居中的标准,不是绝对的。

英伟达的市值应该怎么算?被高估了吗?

那我们就用这两年挺火的英伟达举个例子吧。这例子从专业角度上来看其实是稍微粗糙了一点,但不影响大局哈。我在做影片的此时此刻,英伟达的市盈率是60,那咱都知道英伟达主要做的是GPU的这么个公司,这公司可以被放在计算机硬件这个行业里,对应在私人股权市场里面的乘数呢,那这计算机硬件行业的乘数是在18.66。

不过我前面刚刚也提到了,技术壁垒会提到这个乘数,不过英伟达这个60的乘数要比18.66高出了3倍还多,是一个非常夸张的乘数。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从私人股权市场的角度上来看的话,英伟达的市值是被严重高估了的。

但是,这个并不能代表说英伟达的股价会崩盘。因为股市本来就是一个拼货币量的市场。货币量多了,股票就涨,货币量少了,股市就跌。

说完了这些,我们就要开始说最重要,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了。私人股权市场是怎么交易,又是怎么赚钱的?

什么样的投资项目是需要再三思考的?

私人股权市场里面的交易方式相对公开股权来讲就非常的专业了。绝大多数好的项目,大家是不能够在交易平台上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解决的。

在私人股权市场里面,大家是在做真正的投资,有严格的法律架构,运营规则,分润方式和税务策略。

这些都是股民在交易的时候完全不涉及的。而这些看似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在保护项目运营人和投资人的双方利益。股市里面就别说了解内部的运营细节了,细节股民根本是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知道的。

反过来看,如果一个私募项目没有给投资人提供法律文件,也没有承诺定期对运营进度更新,没有说明税务要哪一方负责,也没有明确的分润架构,最重要的是,你从来没有在任何形式的会议过程中看到项目运营人或者创始人或者团队核心成员亲自介绍项目内容,也没有提前规划过资金的撤出策略的话。那这个项目是一个好的项目,或者是比较接近项目核心的投资机会的这个概率就不大了。

这个里面大家应该最困惑的就是这个资金的撤出策略了。这什么意思呢?

投资的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拿到回报,但是不像股市,随时都可以买入卖出,私人股权市场是需要把资金放在项目里一段时间,不能够撤出的,有一些时候呢,还需要投资人追加。那么想拿到回报的时候,这回报总要从某个地方出来,而从哪里出来,怎么出来,就很有讲究了。这个地方,我就得划个重点了,大家仔细听。

私人股权市场是怎么变现的?

第一种就是整个卖出去,这个相当好理解了,就跟大家卖房子的概念是一样的。

第二种就是管理团队在公司达到一定市值以后买下投资人的股权,然后投资人撤出。

这里面我多说一句,这个涉及到法律上的架构,就是一个公司会分为General Partner 普通合伙人,简称叫 GP,还有 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伙人,简称就是LP。

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方会是公司的GP,拥有公司运营的决定权,而LP就是投资人的部分,不参与运营,但有项目运营进展的知情权,没有运营的决定权。

那我刚才说的这种方式,就是GP会买断LP的股权,然后LP可以拿着资金撤出。

第三种,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IPO。没错,就是让公司上市,然后通过上市进入公开交易市场,因为在IPO的过程中和在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公司会出现市值的上涨的情况,那在这之后,一部分投资人就可以卖出自己的股权,获得回报。

这第三种资金撤出的方式,并不是什么奇闻逸事,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一种资金撤出的方式。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个公司即将上市之前突然发现媒体上关于这个公司的新闻到处都是,难道大家不觉得哪里不对吗?

我在讲大空头那一期的影片里才说,在股市里,股票不是商品,股民才是商品,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为什么总会做出看似正确的错误选择?

我在前面花了这么大篇幅讲的这整个投资链条的架构,我几乎没有看到中文财经频道里面有很细致的提到过,但这个,是投资行业里的一个共识。

而我是希望自己的内容除了提供实实在在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传递一种理念It’s not about money, it’s about sending a message。

这里我们再上升一个纬度,一起来冷静的从宏观角度思考一下啊:人类社会是通过想象力构成的,这种想象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规则,形成系统,那不同规则的排列组合,也就是造就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而人类发展了上千年,最稳定的就是一个三角形的社会系统,通过教育的形式,让人们分布在这个三角形社会系统的不同层级,而且要让在不同层级的人,认为自己应该活在自己的层级里,去做自己层级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让人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但如果我们看到很多有不平凡成就的人或者公司,他们往往都非常善于打破规则。比如说Jeff Bazos创立了亚马逊,打破了大家买东西需要去商店的规则;Uber,打破了大家打车出行只能打出租车公司的所谓正规出租车的这个规则。Airbnb,打破了大家出行只能选择住酒店的规则;苹果,打破了手机上必须有实体按键的规则;WeWork,没有打破任何规则,所以它倒了。

如果我们普通人想要对现状做出改变,最重要的就是Awareness,中文翻译过来,就是“意识”,这个意识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就是说,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体系和规则是怎么样形成和运作的,同样也要意识到,软性的,被刻意塑造的社会规则是可以被突破的。

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针对平民的教育体系,它都是在不断的阻拦我们去思考正确答案以外的事情,而且这种非对即错的评判方法,也是在训练我们,不断的鼓励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去考虑一个答案,错了就会被扣分,形成负反馈,对了就会得分,形成正反馈。那潜意识里面,我们就会更加把掌握某一种技巧,和那个会让我们形成正反馈的答案当作目标,把成绩好跟更高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挂钩。把成绩差,跟贫穷和被困在社会底层挂钩。成绩不好就似乎定义了一个人的未来,而当我们认可自己的标签,然后把自己定义成“我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做所对应的事“的时候,那我们甚至不需要任何人提醒,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就可以把自己困在原地。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样的理念,虽然没有刻在DNA里,但确实实现了遗传。 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去有意识的思考另外一种可能性:就这道题,或者说这套体系,它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为什么你的生活中总是碰不到好的投资机会?

那我这里从法律法规层面还有调研报告的角度去解释一下私募股权交易。当然我自己不是律师,这也不是法律建议,只能算是一个业内人士的分享。

那我先来说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任何私人股权交易市场的项目。很简单,因为不想让大众知道。

这绝对不是阴谋论。因为最常见的两种私募股权项目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是SEC的法条分类是506(b)和506(c)。备注一下,我说的这个是在美国,其他国家的朋友可以照着这思路找一找你们当地的法律是什么。

那506(b)这个条款是从1933年的证券法案里面第一次出现的,那也有90多年历史了。这个法律条款就限制了,私人股权项目的信息是不能够跟私下没有接触过的人提及的。因为在私人股权市场里面,并不是谁有钱谁就是大爷,GP和LP双方是合作关系。

项目方通过对投资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进行了解,如果说认为投资人的知识水平,合作态度和对投资行为风险意识都跟运营团队不匹配,很可能不会接受投资。

因为一个不合适的投资人对于项目发展是个隐患,就像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项目运营人对于投资人的资金来说也是个隐患是一样的。

但是506(b)的好处就是,投资人可以不符合SEC对于accredited investor的门槛,accredited investor直译过来可以叫做合格投资人,个人年收入20万美元,或者夫妻年收入合计超过30万美元,或者净资产达到100万美元的就都可以算是法律上的合格投资人。哦对了,净资产不算自己的住宅,因为住宅在金融角度上看,算负债,不算资产。

这个合格投资人的事儿呢,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SEC设置这个门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收入水平去划分人和人对投资行为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成为真正优秀投资人的必要条件

说实话,做投资最重要的心态,也是风险评估,就是哪怕投资失败,投进去的钱全部损失,也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质的影响,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投资心态。

那我们接着说,另外一种506(c) 这条款就比较直接粗暴了,可以公开打广告,但是投资人必须要是符合法律的合格投资人。

不过我自己的经验是,有大量好的投资项目,是跟本轮不到外界知道,投资额都被自己社交圈内部的投资人抢占了。就像你很用心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你肯定是会先邀请跟自己关系最近的,最信任的人来一起分享,而不是摆在大街上,让大家过来评头论足嘛。

那从法律上面我们就能很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成为投资人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事情。你需要去积累优秀的人脉,拥有高于普通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对投资,经济,社会方面的认知,才能够跨过韭菜股民到投资人的这道门槛。

但是如果你拒绝去在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话,哪怕你学到了再多小技巧,最终说白了,也只是在非常努力的成为一颗粗壮一点的韭菜而已。

为什么巴菲特不是股神?

在这里我得提一句巴菲特啊。巴菲特不是股神,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挑选好公司好项目的专家,更主要的是,除了他自己的经验以外,他还依靠背后专业人士对于项目细节的分析和审核。巴菲特和Cathie Wood 这类人,是可以一下子拿出大几千万甚至大几亿的人去购买股票的人,这个资金量,加上他们的名气是可以挪动市场的。而绝大多数普通股民只看到了他们作为个人在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没有去仔细想过,其实他们是包装成个人的投资机构,而机构里面会有一个庞大的分析和精算系统,二级市场的股票只是他们收购公司的工具而已。

总结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期的内容啊,在整个投资链条上,是分私人股权交易市场,和公开股权交易市场的,而且私人股权的净持有量要远远高于股市的市值。私人股权里面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最早期风险最高的VC,也就是风险投资阶段,这个是风险最高,占股最高,潜在的回报最高,但是投资风险也很高的一个阶段,投资人需要对这个项目所处的领域非常熟悉或者对运营人非常信任。

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个增长的阶段,在这个期间运营团队开始完善,也逐渐开始有了营收,这个阶段虽然投资的回报相对风投阶段比较低一些,但风险也是会低一些,估值也会更准确一些。那影片里我给了一个英伟达的例子大概给大家感受了一下一个公司是怎么估值的。那投资人在私人股权交易市场里想要拿到回报的方式是比较多的,我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100%全部找下家卖出去,另外一个是管理方收购投资人股权,投资人拿到回报,第三个就是我之前影片里说的,通过上市,提高市值,卖出股份,投资人从中获利。

所以说,如果我们从宏观上来看整个投资链条的话,很多疑问就可以解答了,比如说,在一家公司上市的前后,关于这公司在新闻媒体的曝光度也同时莫名其妙的上升,看完这影片以后,大家也就不觉得这事儿很意外了吧。

但考虑到参与私人股权市场是不能随时撤资,资金不能流动相对应的也是带来了风险,那对于投资人的要求呢,也就非常的高。出于对投资人资金的保护,SEC也设置了像accredited investor, 506(b), 506(c) 这种硬性的投资法条,避免对投资领域认知不足的人参与到类似的项目里。

不过这种规则也就决定了,想要投资到好的项目里,人脉,知识,心态和收入都是投资人需要自己去磨练的方向。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资产量比较小的人,其实也是有些不公平的。不过我有一个可能政治不正确,但是我个人很认同的一个观点。

就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虽然我们可以,也应该去追求相对的平等,但我们不应该追求绝对的平等。一个是因为绝对的平等不存在,绝对的不平等呢,也不符合文明的发展方向。而相对平等的环境里,就是最容易产生机会的。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尽量去找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以外呢,最应该有的心态就是就是接受不平等。然后通过思考,学习,交流,和不断去尝试打破一些软性的规则,这样的话,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机会,远远比你想象的多。

 
  • 私人股权市场
美国降息,确认 经济杂谈

美国降息,确认

美国怀俄明州的杰克逊霍尔小镇(Jackson Hole),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度假小镇,偏僻静谧,风景绮丽,经常有游客来这里转悠。 但你要是以为,这个小镇能够如此有名气,就是因为风景,那可真是太煞风景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