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怡和洋行(怡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OTC:JMHLY、SGX:J36、LSE:JAR)创立于1832年,前称渣甸洋行,总部位于百慕大Hamilton,全职雇员403,000人,是一家综合性、多元化控股公司,是著名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由Keswick家族控制,是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imited子公司。
英国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美股百科
渣甸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国际集团,组成集团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大注册,发行6.34782亿股份在新加坡及伦敦两地上市。2016年营业收入421亿美金。
怡和洋行大部分业务权益在亚洲,其子公司包括: Jardine Pacific, Jardine Motors, Jardine Lloyd Thompson, Hongkong Land, 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Dairy Farm, Mandarin Oriental Hotel Group, Jardine Cycle & Carriage 和 Astra International。
怡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大中华区、东南亚、英国和国际间经营工程及建筑,运输服务,保险经纪,物业投资及开发,零售,餐厅,豪华酒店,汽车及相关业务,金融服务,重型设备,采矿及农业综合企业等领域 。
怡和洋行提供建筑施工;货物和地面处理,货轮斜坡处理,文件处理和船员运输;工程,采购和承包服务;IT产品和服务,以及投资住宅物业,运营和管理航空货运站。
怡和洋行公司还经营必胜客(Pizza Hut)和肯德基(KFC)餐厅;并提供比萨外送服务;以及设计,工程,安装,维护和升级升降机(电梯)、自动扶梯(扶手电梯)和移动人行道。
此外,怡和洋行还从事British Airways产品批发;公司差旅管理活动;汽车销售和服务;汽车经销商和融资;工程,并提供汽车和摩托车产品;提供保险,再保险,员工福利相关咨询,经纪及相关服务,并参与物业投资,开发,租赁及管理活动。
再者,怡和洋行公司还经营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保健美容店,家居用品店和餐厅;并投资和管理一系列豪华和一流的酒店和住宅。
还有,怡和洋行也从事金融产品和服务;零售银行;煤矿,矿山和建筑承包;重型设备;农业;棕榈油种植园;基础设施;和物流等服务。
截至 2021 年,怡和控股的董事为:
- Ben Keswick, executive chairman
- John Witt, managing director
- Y.K. Pang
- Graham Baker
- Stuart Gulliver
- David Hsu
- Julian Hui
- Adam Keswick
- Alex Newbigging
- Anthony Nightingale
- Jeremy Parr
- Percy Weatherall
- Michael Wei Kuo Wu
英国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历史百科
威廉·渣甸早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17年离职后,在英属印度的若干家贸易公司任职。1825年,在孟买与英商印度士坚拿公司(INDO-SKINER)合伙创办了渣甸士坚拿洋行,从事向中国出口印度烟土。该洋行的合伙人均来自苏格兰,与英属印度在孟买与加尔各答的各机构关系密切。苏格兰荫亲关系纽带发挥重要作用。后在1844年由威廉·渣甸的姊妹玛格丽特的小儿子戴维·渣甸(David Jardine,1819-1853)执掌该洋行。该洋行在伦敦的合作伙伴是马地臣公司(詹姆士·马地臣1848年由香港返回伦敦后创办),负责进口英属印度的茶叶、稻米、丝绸、棉花、黄麻与靛蓝;在香港则与怡和洋行合作,由后者接手印度烟土并打开中国入口的渠道。渣甸士坚拿洋行也向新加坡出口烟土,供应马来半岛的华人以及东南亚其它地方的华人。到1860年,渣甸士坚拿洋行与怡和洋行携手控制了印度烟土到远东的贸易渠道。最终在1946年,与George Henderson合并为Jardine Henderson公司,但仍然控制在渣甸家族手中。
1832年7月1日,英国苏格兰裔的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在中国广州创办了渣甸洋行(JARDINE-MATHESON& CO.LTD.)。渣甸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渣甸洋行即以565英镑购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鸦片战争爆发后,渣甸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借助怡和行在内地的名声,并更名为怡和洋行。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购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包括“颠地洋行”、沙逊洋行等其他贸易公司。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以后,怡和的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872年,在上海设立公和祥码头公司,1873年开设香港火险公司,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并在香港、上海等地设立码头、仓库等。以后通过清内务府和李鸿章等关系,以中关税作保证,在伦敦筹集资金对中国发放各种借款。《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年(1895),即在上海筹建怡和棉纺厂。1898年与汇丰银行合资设立中英银公司,先后贷款建造京沈、沪宁、沪杭甬、广九铁路,控制近代中国的铁路投资,又赞助英商福公司投资矿业。1902年在上海开设怡和冷气堆栈。1923年创立怡和机器有限公司,经营机器进口业务。1930年在上海设立怡和麦酒酿造厂。抗日战争前,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汕头、芜湖、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1941年至1945年间,怡和作为一家英国公司仍坚持在华留守,与中国共同进退。战争期间,怡和的领导者们,特别是约翰.凯瑟克(John Keswick),都坚信应在中国处于危难之时不离不弃。所以,当国民政府决定撤退至内陆地区并在重庆建立战时首都时,怡和也一同随迁。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按照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怡和在中国大陆的资产及生意被当局全部充公,变成“国有资产”。怡和在中国大陆最后一间办事处于1954年亦被迫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50多倍。到了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
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Jardine Cycle & Carriage收购了 Astra International 最初 31% 的股份,后来增至略高于 50%。 继多年稳步公开市场采购计划后,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首次成为集团子公司,而怡和太平洋(Jardine Pacific)将其在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 Cargo Terminals Limited)的权益从 25% 提高至 42%。
2018 年,Jardines 将其在 Jardine Lloyd Thompson 的 41% 股权出售给 Marsh and McLennan Companies。
英国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imited(JMHLY)美股统治:
- 参考资料:
行情 | =直达行情= | 财报 | =公司财报= |
百科 | =美股百科= | 机构 | =十大股东= |
官网 | =公司官网= | 分析 | =更多资讯=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