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中美建交之后两国持续走近,2001年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1979年之后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中美两国外交部门努力的结果,是吗?靠嘴就可以带来如此巨变吗?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苏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双方之间严重缺乏战略互信,再加上中美两国在意识型态领域有根本的分歧,仅仅依靠外交人员的几张嘴,根本就不可能让两国放弃彼此的警惕、分歧和敌意,也就难以从根本层面上改变双边关系,更不可能推动双边之间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往来并推动经济发展。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两个大国迅速走近?让彼此之间放弃戒心、让美资大规模进入中国?
两人之间有共同的敌人时,如果能紧密协作打击敌人,就形成了战友关系,就可以建立起友谊与信任。国家也一样,通过打击共同的敌人就可以逐渐建立起战略互信,让彼此放弃警惕、成见等,进而就可以建立起政治与经贸上的紧密关系。
在中美建立战略互信的过程中,苏联所起到的就是共同的敌人的作用。如此就能清晰地理解过去四十多年中我们身边为何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见下图:
以前在本网址中已经陆续介绍过亚洲大陆上的伊朗、印度、缅甸、朝鲜、阿富汗等国的现代史演变,他们都有同样一个规律,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与苏联走近,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开始与美国对立;
-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成为苏联的附属国;
- 1948年印度独立之后,尼赫鲁总理就开始学习苏联,并不断购买苏联的军事装备,即便到今天,苏制武器、俄制武器也是印度的主要装备;当一国大规模装备对方的军事装备时,双方就拥有最充分的信任,否则双方一旦反目,庞大的武器装备就会因缺乏零部件供给和技术服务支持而成为废铜烂铁;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印度是苏联和俄罗斯最忠实的盟友;
- 1962年缅甸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建立起军政府,彻底倒向苏联的怀抱;
-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扶持建立起朝鲜,朝鲜几乎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卫星国。
以前未仔细介绍过的越南也一样。
越南北部是百越地,百越是古代中原人用来指代使用钺(音:越)兵器的族群的称呼(钺是一种古代的兵器,与斧有些相像),由于其内部种姓很多,故中原人称其为“百越”,居于长江以南至越南北部。越南南部是占婆之地,占婆又称占波,是占族人建立的古国。越南由于曾经在很长时间内被中国统治(或作为附属国),中国文化大量地输入了越南,尤其是越南北方。
在19世纪中叶后,法国开始入侵越南,在西贡设立殖民政府,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二战过程中法国被德国攻占,越南遭到日本的入侵。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越南陷入了统治真空。越盟通过武装起义夺取越南政权,但当时的政权在全国各地不具有很强的统治力。当年9月20日,中国滇越边区总司令卢汉率20万大军进入河内,名义上是接受日军投降,实则要占领越南,与此同时英国军队则进入越南南部,越南再次进入南北越状态。
1946年法国重返越南在越北登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此后法军重新控制了越南各大城市。1949年法国主导成立越南国,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则再次回到丛林地区进行游击战。
此后的越南战争表面看起来是法国(后来是美国)与越盟之间的战争,但本质是西方世界与苏联之间的对抗。
1950年1月,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盟主导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尔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显然是统一的协调行动。
1950年起,越盟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援助,对法作战转入攻势,在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越盟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大败法军,双方通过谈判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南方越南国的临时军事分界线,还承诺将推行越南统一的选举。
1955年越南国首相吴廷琰透过公民投票罢黜保大帝,易国号为越南共和国(南越)。
但南越在美国的支持下拒绝与北越协商统一选举问题。
1960年起,北越支持的越共在南越发动游击战,越战爆发。北越由苏联及中国支援,而南越主要由美国支援。
1973年3月美国撤军,1975年4月,北越军队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建立起今天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战本质上是美苏对抗的越南版,如果说在朝鲜战争中美苏对抗是双方打成了平手,在越战中苏联则战胜了美国。这就决定现在的越南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苏联的小弟,1977年,越南正式通过越共四大的方式确认亲苏的大政方针。
虽然中苏关系时好时差,但观察二战之后整个亚洲大陆时局的演变,从东边的朝鲜到西边的伊朗,可以清晰地看到苏联势力在亚洲大陆的不断扩张,也可以体会到苏联的强盛气势,整个亚洲大陆几乎都成了苏联的花园。
但只有一个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巴基斯坦。由于苏联与印度之间的友好关系,而印巴之间又是传统的敌对关系,所以,巴基斯坦与苏联的关系并不紧密。由此也就知道为何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要由巴基斯坦转道,在中美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形下,当时的巴基斯坦是苏联在亚洲大陆上仅有的“破口”。
既然整个亚洲大陆几乎都成了苏联的花园,美苏对峙的主战场除了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之外,其他地区就已经被苏联推进到了海上,比如越南金兰湾是苏联的军事基地,与金兰湾隔海相望的苏比克湾则是美军基地(下图,红点处是金兰湾,马尼拉旁边的黑点处是苏比克湾),整个南海都是美苏对峙的战场。
在当时,第一岛链(下图)就是美国与苏联进行对峙的海上战线,战略地位自然很重要,而台湾处于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地位就更加重要,这是台湾的高光时期。
美苏对抗,苏联是美国的敌人。中苏1969年珍宝岛战役之后,中苏之间也成为敌对关系。在中国与美国于1979年建交之后,中美开始紧密协作面对共同的敌人,中国逐渐成为在亚洲大陆上对抗苏联的桥头堡,美国承受苏联的战略压力骤减,逐渐将自己的战线从位于第一岛链的海上推进到陆地上,这还只是协作的第一步。
此后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打破了苏联的亚洲战略:
1979年代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痛打了苏联在中南半岛的主要势力;
两国联手在阿富汗打击苏联。
苏军在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原计划战争可以在3个月内结束,然后苏军就可以班师回朝,以当时苏军与阿富汗军队的实力对比,谁都坚信苏军有这样的能力。但最终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人”挖坑的结果),让这场战争延续了9年,到1988-1989年,苏联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撤出了阿富汗。此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是苏联由盛转衰以致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意味着苏联在亚洲战略的解体。
所以,中美建交就是苏联在亚洲大陆的势力退缩并瓦解的过程,也是美国势力上岸的过程(特别提醒,这也是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跟随美国势力在亚洲大陆扩张的过程)。在这些军事活动中中美是“战友”,就在中美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战略互信。这是美日资本在此后陆续进入中国、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的主要原因,没有这样的战略互信,这些都不会出现。
人们不断研究苏联在东欧的势力(华约)解体的过程,却未能对亚洲战略给予足够的重视。从1979年中美建交之日开始,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和苏联阿富汗战争的进行,苏联在亚洲大陆的势力就已经瓦解,标志着一代帝国开始从顶峰滑落,东欧的解体不过是继续滑落的结果——苏联问题的源头在亚洲。
此后,北约将西方的防线推进到乌克兰附近,而美国势力在亚洲上了岸,从印度、阿富汗、缅甸、越南再到中国甚至中亚,都出现了美国势力。紧随美国势力在亚洲大陆扩张的是美元像潮水一样向北涌上了亚洲大陆。这其中,日资企业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是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对美欧资本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再加上中国和亚洲人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非常适合大工业生产活动)、各国政府适时的经济政策转变(改革开放等)、中国和亚洲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带来了这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数百年难遇的机遇期。
对中国来说,这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但也是抄作业的过程,抄的是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科技和理念,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型经济体。同时,中国也建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大型出口加工区(世界工厂),这是外向型经济模式,这也是六七十年代东亚、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抄作业只能是暂时的,然后就会来到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的阶段,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培育自己的内需市场是未来将面对的核心问题,抄作业的过程中中国是三好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依旧是三好学生。
中国过去的四十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地缘政治不断演变的结果,是地缘政治引领了经济发展,这是地缘政治大师们的历史杰作!他们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在过去四十多年海洋势力的北上大潮中,中国是赢家?美国也是赢家?或许是的。苏联(俄罗斯和各加盟共和国)就是输家吗?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您站在不同的视角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谈论绝对的输赢,本身就没意义。
社会的运行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既然有潮涨,也就有潮落,无论潮涨还是潮落,都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过程。潮涨的过程是中美各取所得的过程,分别瞄准的是经济发展和势力扩张,潮落是修复上述过程所带来的损伤的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