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爷在历史上的地位尽人皆知,是忠义的化身,走麦城之后被孙权部下擒获,在220年初被孙权所杀。
后世有无数人为关羽之死而惋惜,但奇怪的是,从没有人去探讨谁是责任人!
关羽死后,刘备杀了刘封,刘封显然无法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刘封和孟达刚刚夺取上庸,上庸尚未稳定,刘封是否离得开上庸是很大的疑问,即便刘封全力救援,面对东吴的精兵强将也改变不了结局,所以刘封属于典型的替罪羊。
关羽之死到底是谁的责任?
说到荆州就不能不说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当时东汉十三州,在地理上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的《隆中对》尽人皆知,通过《隆中对》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大势,建议刘备先谋取荆州,然后夺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进而夺取中原。事实上,诸葛亮并不是先知先觉,早在鲁肃投奔孙权之时就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然后由荆州和合肥两路出击夺取中原,统一天下。曹操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军事家,平定北方之后立即南下荆州,当然也就深知荆州对于平定天下的意义。
如果说魏蜀吴上演的是三国演义,荆州就是三国演义的精华版,魏蜀吴都希望通过谋取荆州进而统一天下。在三国时期,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和河南的各一部分,比今天的省要大很多。
三国时期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上图),其中最北部的是南阳郡,它是荆州七郡中最大的郡,其治所就是整个华夏大地上的军事重镇——襄阳城,襄阳城在中华版图中的军事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大家想想金庸笔下的郭靖大侠就知道了。襄阳城是当时荆州的经济、军事和行政中心,也是整个荆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当时谁占据了襄阳,就相当于已经统治了半个荆州。
荆州第二重要的郡应该是南郡,就是现在的荆州、荆门和宜昌地区,其治所在江陵(现在的江陵县),之所以说它是第二重要的郡,源于它把控着整个荆州的长江水道。
荆州第三重要的郡应该是江夏郡,指的是现在的武汉、黄陂等地区,治所在现在的武昌,武昌在当时已经是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工商业和冶炼业比较发达。江夏郡是孙吴的屏障,防备蜀、魏,虽然主要是守势,但从地理上明显可以看到,如果突击南郡与江陵,也十分方便。
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分别是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四郡,其治所分别是湖南长沙、湖南常德、湖南郴州、湖南永州。这四个郡在当时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并不太重要。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立即南下荆州,由于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南阳郡和襄阳城。接着,曹操又昼夜追击,在当阳击败了刘备,让刘备在江陵构建防御的企图破灭,于是南郡也被曹操占据。
由于南阳郡和南郡是荆州最核心的地区,曹操占据了这两个郡之后,对其他郡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四郡很快就投降了曹魏,此时,整个荆州只剩下刘琦镇守的江夏郡还在继续抵抗。
随后,曹操立即进入江夏郡,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也就由此爆发。最终是曹操战败,不得不退出江夏郡,孙权则趁势将江夏郡占为己有,而刘备则趁势将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四郡占为己有。赤壁之战后,南阳郡和南郡依然在曹操手中。紧接着,周瑜亲率大军进攻南郡,在经过一年的苦战,曹仁被迫撤退到襄阳构建新的防线,于是南郡及江陵城变成孙权的地盘。
后来,出于共同抵抗曹操的目的,孙权又将南郡及江陵城借让给了刘备,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刘备借荆州,实际借走的是一个郡。
此时,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而曹操、孙权则各占一个郡。
随后,刘备夺取了益州,孙权就要求刘备按约定归还南郡,当然还要一点“利息”,刘备当然不愿意吐出嘴中的“肥肉”,就借口夺取凉州后再归还。孙权大怒,立即派吕蒙率军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也不示弱,跑到南郡的公安坐镇要夺回这三个郡。但此时,曹操正准备攻打汉中,刘备自然不敢在荆州与孙权交战,于是双方议和,以湘水为界,孙权把零陵郡还给刘备,至于长沙和桂阳两郡,从此就成为孙权的地盘。
关羽之后镇守的就是荆州的南郡、零陵和武陵三个郡,其治所分别是我们现在的荆州古城、湖南常德、和湖南永州。
考虑到荆州南部四个郡在当时属于老少边穷地区,魏蜀吴三国在荆州真正的争夺就在南阳郡、南郡和江夏郡之间展开,这就是精华版的三国演义。
当时关羽具备由南郡北上南阳郡进而夺取中原的可能吗?显然是不具备的。
第一,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是东汉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重心,距离襄阳很近,如果关羽率荆州之兵北上襄阳进而夺取中原,遇到的就是曹魏的主力部队,关羽或许可以在几场战役上夺取胜利,但要想达成战略目标完全是不可能的,源于实力差距太大了。
第二,关羽北上进展顺利的时候,基于孙吴的战略,就会全力夺取关羽所属的荆州。因为一旦等到刘备关羽夺取了中原之后,孙权面对的就不再是三国演义,而是一个占据了益州和中原广阔地区的蜀国(如果那时还称为蜀国的话),孙权身上的压力将空前加大,面临的很可能是灭顶之灾。这就意味着只要关羽获得优势,孙权就会在他身后全力出击,面对曹魏和孙吴的两面夹击,关羽毫无胜算。
或许就因为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这么说的,“诸葛亮回答道: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从这明显可以看到,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将荆州之军看做是一只偏师,对曹魏进行牵制(荆州主力要防备孙吴,根本上无法充当主力),而刘备一路才是当然的主力,出秦川进而夺取天下。
但关羽向北进攻时显然违背了上述初衷。
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后,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
- 218年初,刘备派张飞、马超进攻汉中,希望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3月,张飞、马超败走,曹军斩杀了吴兰等蜀将。
- 4月,刘备派诸葛亮留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出阳平关争夺汉中,但数次战败,形成两军对峙。
- 7月,曹操至长安坐镇,后到达汉中,与刘备交锋。
- 219年5月,曹操战败,将军队撤至长安一线驻守,刘备夺去了汉中。
- 6月,刘备派孟达、刘封夺取了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
- 7月,刘备称汉中王。同时,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曹魏,将曹仁团团包围在樊城。
- 8月,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援助曹仁,被关羽水淹七军。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
- 随后,曹操派人通使孙权,要求攻打关羽后方,又派将领殷署等人率兵十二营增援徐晃,自己也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就近指挥作战。
- 此时的关羽军队已经处于曹魏和孙吴主力两面夹击的境地,岌岌可危。
- 10月,吕蒙率东吴军攻占关羽的南郡。
- 12月,关羽被孙权部下擒获,随后所杀。
关羽北伐曹魏,自然奉的是刘备的命令,虽然历史上并无明确的记载,但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如果擅自出征、远征中原,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关羽真是擅自出征、不顾大局的人,刘备和诸葛亮命关羽镇守荆州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关羽在襄樊鏖战至12月被擒期间(共五个月的时间),独自面对曹操、孙权主力的夹击,而刘备既没有北出秦川夺取关中、进而进击中原,对曹魏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这会极大地减轻关羽一军身上的压力),也没有派出猛将帮助关羽加强荆州防务,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似乎都在看戏。
当关羽独自面对曹魏和孙吴主力、自己在益州看戏的时候(似乎已经忘记了《隆中对》的内容),刘备和诸葛亮难道不知道关羽最终的结局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关羽之死是千古奇冤。
汉末三国中,蜀国没有联合吴国灭掉曹魏的可能性。只要魏蜀交战,无论谁占据优势,吴国都会帮助劣势的一方以维持三分均势。一旦魏国或蜀国任何一方获得最后的胜利,吴国的战略利益都会严重受损,自己将立即面临灭国的威胁,所以不会准许任何一方获得胜势。而关羽之死,让刘备有了撕毁吴蜀同盟、先行攻吴的理由,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极力阻拦,最终是刘备独自率军出征。根源在于以当时的条件下,吴国、蜀国都是弱势的一方,只有以突击的方式灭掉对方强大自己,才具有与曹魏进行决战、进而问鼎天下的资格,才有可能统一天下。
这是不是刘备心中的战略?谁也不知道。
(这个脑洞开的有点大,欢迎有逻辑、有论据的拍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