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础概念,人类可以消灭任何一个流行性病毒吗?过去从没有做到过,未来也做不到。很多人看到这种说法会灰心丧气,但这是客观事实。
比如,目前可以确认的流感流行可以追溯到1580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张居正当政的末期。当年那次流行由俄罗斯开始,并逐渐散布到欧洲、非洲,在这次的流感流行过程中,仅仅在罗马就有超过8000人死亡,一些西班牙城市几乎遭到灭城。即便从那时算起,流感流行到今天也已经持续了400多年,人类社会制造了无数药物来抵抗流感病毒,但却无法彻底消灭流感病毒。
17和19世纪,流感大流行在各地有零星的发生,其中以1830-1833年的传播尤其广泛,涵盖了当时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
1889–1890年,俄罗斯爆发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约100万人死亡。1897年,俄罗斯普查的人口数量是125640021人,100万约占当时人口数的0.8%。最著名的流感大流行当然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当时确切的死亡人数无法得知,但估计在5000万到1亿人之间。有人用“历史上最大的医疗屠杀”来形容这场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和黑死病差不多。
截止7月17日,新冠病毒已经流行了一年半左右,俄罗斯死亡人数约14万多人,全球死亡人数约408万人,如果不考虑医疗水平进步的因素(当人类刚刚遭遇新病毒的时候抵抗能力有限),新冠病毒对人类世界造成的危害并不比流感更强。
我们不仅无法消灭流感病毒,鼠疫(黑死病)、霍乱等病毒也一样,虽然人类社会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危害,但也一样无法将它们彻底消灭,也无法将它们从人类社会中彻底清除。
新冠病毒既然已经产生并在人类社会中开启了大流行,也就不可能消灭,更无法清除。无论我们如何心不甘、情不愿,但这都是事实,也所以,过去我一直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
甚至可以如此推论,即便未来有一天人类社会已经消亡,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这些病毒很可能依旧还在地球上存在,它们在地球上的寿命不仅会超过单个人的寿命,还会超过整个人类的寿命,这很可能都是事实。
如此也就比较容易理解目前新加坡正在推出的抗疫模式。
新加坡的总人口数约为570万人,截止7月17日感染的病例数是62913人,总计死亡数是36人。新加坡官方抗疫三人组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近日在《海峡时报》联合撰文指出,“新冠病毒很可能会成为地方性流行病。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会继续变异,并在社区内存活下来。”金冬雁解释称,新冠病毒能被当作季节性流感处理,是因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与季节性流感不相上下。“本来流感也会死人,新冠病毒此前的致死率是0.48%,现在是0.13%,而厉害的流感死亡率是0.1%。”
为了实现与新冠病毒共存,新加坡提出以下计划,包括:第一步,广泛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新加坡计划在今年8月9日前让三分之二的人口完整接种疫苗,并且将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拓展至能持续多年的疫苗接种计划。第二步为改变新冠病毒的检测策略。新加坡将不再着重监测每天确诊新冠病毒的人数,“而把焦点放在有多少人患重病、有多少人在加护病房留医、有多少人须接受插管治疗等方面的数据。这就和我们现在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
用一句话可以描述新加坡抗疫模式的转变,那就是将新冠病毒当做流感病毒来处理。通过疫苗对居民进行普通防护,将重点转移到重症和住院患者上。
新加坡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转变?
第一,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威胁并不比流感更严重。目前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古巴等都已经开发出疫苗,美国、加拿大治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物都已经进入了二三期的临床阶段,也有一些传统药物进入新冠病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当防护与治疗手段更加丰富、以至于所有医生都可以进行有效处理、甚至病人自己都可以根据医嘱自行处理时,就具备了将新冠病毒当做流感来处理的条件。
第二,疫苗大面积接种之后,或许还不能彻底避免感染,但让重症率和致死率都大幅下降,这就让病毒的威胁大幅下降。
第三,虽然病毒在不断变种,但从去年到今年的总体趋势来看,病毒的致命能力在逐渐下降(或许也有治疗水平进步的原因。另外,如果新冠病毒变异之后的致命性更强,新加坡模式也必然改变)。
第四,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对社会进行大规模封锁、大规模检疫以及对居民进行大规模的财政救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财政支出浩大,大多数国家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如果不能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财政体系和货币体系都将面临破产。一旦因此爆发恶性通胀,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将远远高于新冠病毒本身,看看过去十年委内瑞拉的遭遇就十分清楚。所以,目前必须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就需要将新冠病毒的流行当做是流感流行来处理。
新加坡的疫情管理模式肯定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的,所考虑的因素包括国民特点(新加坡应该属于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疫苗接种率、新药物和新医疗手段的获取能力(即政治与经济的开放程度),等等,考虑到新冠病毒大流行很可能走向长期化,新加坡模式在未来很可能在大多数国家中普及开来。虽然英国最近几天的感染数正在飙升,但基于重症率和致死率比较低,英国也决定在本月19日逐渐开启正常化。目前英国的做法争议颇大,反对的科学家也不少,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虽然不可能期待一夜间就回到疫情之前,但正常化的进程也必须得到推进,避免衍生灾害超过病毒本身。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各国一直在争论谁的抗疫模式更合理,这种争论基本属于扯蛋的范畴。在东方,民众能够承受比较剧烈的封锁措施(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封锁在家中)以换取疫情回落,但同样的手段如果移植到美国的德州,负责封门的官员会立即遭到枪击,如果派警察或军队解除居民的武装,那就是内战。在疫情爆发期间西方很多国家的民众还聚集在一起游行示威以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会极大地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在部分东方的民众来看这种行为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各国的抗疫措施必须结合本国民众的特点,没有丝毫的可比性。
后疫情时代也一样,新加坡模式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但各国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过去的抗疫模式是以“清零”为防疫目标,配合封城封区和大规模社区检测的措施,将新冠病毒的确诊率和致死率控制在低水平上。一旦世界上更多的国家采取新加坡模式,中国是否跟随?如果不跟随,就需要长期封闭国门以防止外来输入,一旦发现新病例就需要封城封区,这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长期的损害,威胁的是就业率和资产价格泡沫;如果跟随,就意味着感染病例会不断发生,就需要构建新的疫情管理体系。
中国未来会不会实施新加坡模式那是管理者的事,民众如何应对新加坡模式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在人群聚集区依旧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目前来看,新冠疫苗、新冠药物的进展速度很快,一旦个人遵医嘱都可以比较合理地通过服药处理病毒感染时(类似个人处理流感那样)、或所有医生都可以根据相对标的准流程处理感染患者时,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大幅下降,预计我们距离那样的时点并不遥远,到那时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在这个时点到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依旧是必要的。
第二,解除心魔。
恐惧心理可以极大地损害人们正常的免疫能力,而免疫能力是我们抵抗任何疾病和病毒的屏障,对新冠病毒一味恐惧时甚至会导致免疫系统崩溃,以致丧失对病毒的抵抗力导致悲剧的发生。
从上述的数字可见,新冠病毒与流感没有多少差别,既然我们不能消灭他们,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最终就只能学会与病毒共处。
或多或少,新冠病毒大流行都会在每个人的心理留下阴影,让自己摆脱这些阴影或恐惧,实际是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是所有人都需要迈过去的坎。
第三,面对病毒,更重要的“医生”是我们自己。
本人十分尊重医生,但依旧要强调的是,在新冠病毒面前,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医生”,加强锻炼、合理饮食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免疫力才是健康的保证,也是对抗病毒的有力屏障。
医生所做的只是通过外力(比如服药等)让人体恢复正常,恢复对病患和病毒的抵抗力,这依旧是以个体本身的机能为基础。所以,我们在尊重医生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自己这个“医生”,这个“医生”是基础。
第四,定期服用一些可提升免疫力的食品或药品。
虽然我们不知道中国政府最终会如何选择,但预计新加坡的抗疫模式在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只要内心保持坦然,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病毒,在健康方面加强自律,新冠病毒就只是又一种“流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希望这篇文章让所有人恢复正常心态,摆脱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心理,在保持必要的防范措施的同时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