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之后,欧洲出现了两个赢家,一个是如日中天的英国,另一个就是俄罗斯。
在一些史学家眼里拿破仑战争又被认为是第二次百年战争的一部分。第二次百年战争指的是1689年-1815年间英国与法国的一系列冲突。随着英国不断在海战和陆战中获胜、先后夺取了法国、荷兰的大片殖民地,也就确立了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从七年战争胜利之后的1763年开始,英国首次骄傲地自称为“日不落帝国”,但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让英国被迫收起自傲之心(暂时收起这个自称),拿破仑战争胜利后让英国再次恢复了信心。
但拿破仑战争也让欧陆诞生了另外一个强权——俄罗斯。
在彼得一世之前的俄罗斯还是农奴制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1697年俄罗斯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彼得一世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彼得大帝改革,从此俄罗斯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开始进入上升周期。1721年与瑞典的北方战争胜利后,彼得一世正式称帝。
到了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放眼四顾,整个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了对手,就开始以欧洲宪兵自居,成为欧陆强权。
以俄罗斯的尿性,建立了强权之后自然会欺负四邻,向周边扩张。可俄罗斯的扩张行动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所以在1853-1856年间英国联合法国、撒丁王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米亚收拾了俄罗斯,遏制了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野心。
欧洲方向上被英法阻击,俄罗斯就开始返身向中亚和远东扩张,这就碰到了清朝。
1689年,俄罗斯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下图紫色线图),划定了俄罗斯与清朝的边界。虽然彼此都不满意这个条约,但这是双方打出来的结果,是公平的。此时的俄罗斯与日本并不相邻。
清朝后期日益腐败,俄罗斯开始在清朝的领土上进行自己的扩张行动。一是在清朝西北部中亚方向上掠夺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远东方向上通过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掠夺了清朝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图)。从这时开始俄罗斯与日本成了邻居、隔日本海相望。在鸦片战争之前,远东地区可以看做是中国一家独大的态势,但清俄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日本开启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的崛起和俄罗斯的扩张,远东就成了清、日、俄“三国演义”。
甲午战争就是此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们的史书一般将甲午战争描述成清朝与日本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也大量阐述了中日两国相关的政治与军事活动,似乎俄罗斯在这个过程中销声匿迹了。
以俄罗斯当时在远东的扩张势头,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与清朝签订《北京条约》的后一年(1861年),沙俄海军军舰立即就在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岛靠岸,试图在岛上建立军营、工厂和练兵场等军事设施(见下面的两张图)。此时库页岛、海参崴等地已经是俄罗斯的地盘,再占领了对马岛之后,考虑到当时的俄罗斯有强大的海军,这就对朝鲜半岛和东北形成了包围的态势,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很明确。
日本当时还处于幕府末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俄罗斯在对马岛的军事行动对闭关锁国的日本幕府是巨大的威胁(类似英国鸦片战争对闭关锁国的清朝带来的威胁)。对马岛在当时属于对马藩的领地,对马藩提出放弃对马岛并请求日本幕府将自己转封九州。日本幕府则转而请求英国干预。为了防止俄罗斯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英国答应了日本的请求并派遣由海军上将何伯率领的两艘军舰于1861年8月28日抵达对马岛,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国海军,沙俄海军军舰只能无奈地认怂、撤出对马岛。
但俄罗斯显然不会停止扩张,只却会换个马甲。
虽然俄罗斯从清朝外东北掠夺了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当时的沙俄却是以清朝与英法(英法于1856年6月–1860 年10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调停人的角色出现的,所以,沙俄与清朝之间还维持着“友好”关系。
但同时,沙俄又暗中支持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渗透和扩张。
根据(《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简称《红档》))记载,1888年沙俄讨论远东问题的特别会议明确表示:日本“直到最近才又关怀到利用那些方法才能保证上述国家(按:指朝鲜)不被中国所夺取。日本政府的此种方针,与我们的看法完全符合,我们应该竭力支持东京内阁的这一方针”。
根据(《俄国的远东政策·1881——1904年》,商务印书馆1977年中译本)记载,甲午战争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沙俄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合作,甚至互通情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沙俄纵容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扩张行动的意图是十分鲜明的。事实上,清政府自己的官员也曾经将两国相互勾结的信息报告给清政府,当时派驻海参威的情报官员李家鏊就报告说,沙俄为避免刺激日本,严令其远东舰队停止到与日本接壤的库页岛进行年例航行,留驻海参崴,“不得越雷池一步”。
1894年1月,朝鲜发生了东学党起义,受朝鲜政府邀请清政府派叶志超率军赴朝。但日本政府得讯后,也急派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率军赶赴朝鲜。
1894年6月10日,大鸟圭介率四百名海军陆战队抵汉城。但他发现情况意外平静,东学党起义已失败。日本出兵的借口——保护公使、侨民,再也不能成立。大鸟圭介担心日本如按原计划继续向朝鲜增兵,很可能会过早暴露侵朝野心,因而电告日本政府,“力说现时我国若派过多之军队来朝鲜,使朝鲜政府人民,特别第三者之外人,抱无谓之疑团,外交上不可谓得策。”但日本政府却已成竹在胸,15日,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致电大鸟圭介,令其无论如何不可撤退,并告诉他:“关于俄国出兵朝鲜之事,据本大臣与俄国公使谈话及驻英日本公使之电报观之,似无此虑。”(来自《中国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显然,日本与沙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已经形成了默契,日本可以有恃无恐地向朝鲜增兵。
所以,此时的俄罗斯在纵容甚至支持日本的扩张行动。
当日军大规模在朝鲜集结,占领仁川、开进汉城时,清政府驻朝官员曾连电李鸿章告急,水师提督丁汝昌也电李鸿章请求备战。但李鸿章正陶醉于喀西尼(沙俄当时的驻华公使)关于沙俄允许调停之说,发电给驻朝官员说:“顷俄使来告,已奉俄皇电谕,驻日俄使转致日廷,勒令照华议同时撤兵,再妥议善后云。似日不能不遵。速电叶请仍静待勿妄动为要。”同时电令丁汝昌:“日虽增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现俄国出为调处,或渐就范”(《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5)。
1894年6月27日,日本第二批部队抵达朝鲜,清驻朝官员再次告急。6月30日,丁汝昌也再电李鸿章请调回在朝三舰,集中海军力量,候陆兵大队调齐,与日决战(《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5)。但当天,沙俄驻华公使遣员告诉李鸿章:日虽不允撤兵,但保证不先挑衅。李鸿章得此信息后,即复电给清朝驻朝官员:“俄廷迭谕该使调处,必有收场。”(《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5),并向丁汝昌回电说:“日外部告俄使,在韩之兵如无他缘故,不先与华兵开仗。”(《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5),对丁汝昌的备战请求不置可否。
李鸿章一直在相信俄罗斯所进行的调停,直到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可以这么说,经过洋务运动之后清朝崛起,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也迅速上升,甲午战争就是地缘冲突导致的结果。但在这一过程中,清朝和日本处于明处,但居于“暗处”的沙俄采取两面派的做法,既纵容日本又蒙蔽清朝,成了甲午战争的直接推手。
现在的问题是,沙俄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时的世界是英俄争霸的时代,但俄罗斯处于弱势一方。如果签订了《北京条约》之后的俄罗斯使用武力继续在远东扩张,必然招致英国的痛击,俄罗斯得不到好处。对马岛事件已经给了俄罗斯深刻的教训。
但沙俄通过纵容日本的扩张野心、引爆中日战争并助日本击败清朝之后,清朝自然无力再战,以日本的战争潜力在短期内也无力再战,此时,居于优势地位的俄罗斯开始图谋自己的地缘利益,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清朝输掉甲午战争之后,根据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清朝割让了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同时清朝宣布放弃对朝鲜数百年来的宗主地位,支付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认可日本最惠国待遇,等等。
就在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6天之后,俄罗斯立即就联合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交还给清朝。
看到俄罗斯的提议,估计慈禧老佛爷会感激的热泪盈眶。
这个提议十分“精妙”,而且必然得以实现:
第一,甲午战争中,日本的军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此时无力再战,面对俄罗斯和法国、德国的要求只能同意。
10月19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归还辽东半岛予清朝,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11月8日,中、日双方签订了《辽南条约》,清廷花钱赎回了辽东半岛。
第二,英国也无力对远东的局势继续干预。一旦继续狙击俄罗斯的行动,英国在欧洲就会与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进入战争状态,英国得不偿失。再加上英国也已经在清朝的口岸开放中受益,也就不愿意再多生事端。
第三,清朝本已失去了辽东半岛又经沙俄要回,自然需要向沙俄让渡利益。1896年双方签署《中俄密约》,1898年签署《旅大租地条约》,沙俄终于租下了旅顺与大连两座不冻港,此外为使沙俄便于运输军队,清朝还允许沙俄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无论战时或平时,沙俄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等等,从此,清朝的长城以北就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德国、法国也在华实现了自己的商业利益。
此前多次说到,俄罗斯的扩张史本质就是占领不冻港的历史(这是俄罗斯的地理弊端决定的),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在欧洲方向上获得了圣彼得堡和克里米亚两处不冻港,到1898年签署《旅大租地条约》之后,俄罗斯不费一兵一卒在远东的旅大又获得了不冻港,同时在外东北并入俄罗斯之后又将东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外交手段达成战场上不能实现的目标,让俄罗斯的外交手段一直深受整个世界的推崇。无论你喜欢还是反感俄罗斯,都要佩服俄罗斯的手段。
9月11日,中日在钓鱼岛发生了撞船事件,远东地区的地缘矛盾再次激化。今天的美国类似当初的英国(但美国的国势并不如那时的英国),远东的态势再次成为中、日、俄的“三国演义”。中、日、美的战略意图都比较清晰,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是什么?这并不明朗(或被有意掩盖了起来)。这与19世纪末期的情形有些类似,又是中日在“明”俄罗斯在“暗”的格局。
希望中国总结吸取19世纪的一系列经验与教训,重塑远东的历史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1F
胡说八道!!!不让刮民裆跟日本人相争,老子能创建新肿锅么?不给毛熊一点利益,它能支持帮助老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