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去年开始,南美的阿根廷就开始执行价格管制政策。一旦价格被管制之后,人们的第一感觉应该是物价会稳定下来,但真实的情形却相反,这让阿根廷的通胀愈演愈烈,今年9月的通胀率已经高达52.5%,这篇文章就是有感而发。
中国在八十年代之前曾长期使用价格管制政策,苏联自始至终都使用价格管制政策,美国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也使用了燃油价格管制政策,委内瑞拉在本世纪的多数时间都使用价格管制政策,等等,因此,价格管制政策绝不是什么新鲜事,未来还会有很多国家使用。虽然最终的结果都不怎么好,但它却像鸦片一样让人上瘾。
目前就是价格管制政策在很多国家集中登堂入室的关键时点。
根源在于正在爆发的能源危机本质是能源短缺,任何商品一旦出现短缺都会在短期内形成价格暴涨,比如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了六七倍就是短缺所带来的价格现象。而一旦主要商品(主要指的是能源和食品)价格暴涨,就会对当今的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可以设想一下大规模停电的场景,如果一个大城市停电一周,城市基本上也就“死”了,人们的生活会彻底乱套,有些人将开始饿肚子,城市就将彻底失控。
以前已经多次在这个栏目中论述过,今天的世界是贫富差距严重恶化的社会,比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最新发布的美国财富分布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收入最高的1%美国家庭总净资产为36.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占总数60%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总净资产(35.7万亿美元)。数据还显示,目前美国70%的财富集中在收入前20%的家庭中。彭博社评论说,财富越来越往“金字塔”顶端集中,这是美国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的最新信号。其实不仅是美国,全球都是如此,2018年初,国际组织乐施会曾发布过一份报告,2017年全世界所创造的财富有82%到了最富有的1%人口的口袋里,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字。
虽然上述数字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但我认为这些数字依旧还是太假了。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经在2011年10月援引数名利比亚高官员的话说,卡扎菲的财产总值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也有数不清的财产,但在生前,他们所拥有的巨额财富都处于隐秘状态,无法体现在贫富差距的计算过程中。当今部分国家的部分官员基本就等于是本国真正的富豪,但其财产也主要处于隐秘状态,也就无法体现在贫富差距的计算过程中。因此,当今世界真实的贫富差距很可能比公开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更不乐观。
所以,当今世界是一个贫富差距严重恶化的时代。
现在问题也就出现了,既然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比如1%至20%的人口手中),其他大多数人就都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这种情形不仅体现在不发达国家,也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当能源(这里指的不仅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也包括食品,食品也是最基础的能源)价格因短缺而暴涨时,处于中下阶层的广大人群就会立即陷入绝境,最典型的表现方式是食品无法得到满足面临饥饿,冬季取暖无法保证面临生存的威胁,燃油短缺无法出行也就无法维持生计(这在北美等地区十分明显,因为出行主要依靠汽车),买不起燃气或电力也就无法生火做饭,衍生的后果是孩子无法读书、无法看病,等等,总之,能源与食品支撑着每个人的生存,一旦价格暴涨就立即将中下阶层这庞大的人群逼入绝境。当如此广大的人群面临生存危机时,社会问题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社会就会失控——想想年初南非暴乱的情形,这是非常危险的场景。
此时,各国政府就会自然而然地采取价格管制政策,避免引爆社会危机。
虽然这种做法会避免眼前的危机,但却会导致更深刻的、更长远的危机,根源在于价格管制政策会让物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让问题不断深化,这是很典型的吸食鸦片的行为。
或有人不明白,价格管制为何让物资短缺状况继续加剧?
本质上来说,所有的通胀和商品价格波动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比如,一斤玉米价格从1元上涨到2元,价格涨幅达到了一倍,玉米变化了吗?没有,它还是那么多,即没有多一粒也没有少一粒,所以,价格上涨的根源不在玉米身上,而在于货币贬值了,所以价格就出现了上涨。石油、煤炭、天然气价格的波动道理都一样,无论一桶石油、一吨煤炭还是一立方的天然气,不管价格如何变化它们自身(的发热量)都没改变,变化的仅仅是货币的价值,货币贬值就导致价格上涨。
当基于社会稳定的要求通过行政命令强行限价之后,假设原来200元一桶的石油被强行定价为100元。但原先每桶石油价格之所以从100元涨到200元,那是因为货币贬值为原来价值的一半所致。可货币流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当货币贬值时所有成本都会上涨(根据紧缺程度不同上涨的幅度会有所差别),也就是说在石油价格从100元上涨至200元的过程中,石油生产过程中所有环节的成本都上升了,此时,通过行政手段对石油进行限价本质就是侵害石油生产者利润的过程,甚至会造成它们的亏损,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石油产量收缩。当企业的利润被压缩甚至亏损之后,就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积极性进行勘探投资活动,也就没有了新增产量,可是,老旧油井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产量会下降(老旧油井的开采成本也会上升),就会进一步造成石油供给的下降。
通过石油价格管制打击生产活动的“模范生”当然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查韦斯上台时国际油价正处于大牛市的起步阶段,这就决定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只有持续增长一条路。下图是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变化图,却异常地出现了从稳步下滑到加速下滑的过程,祸根就在价格管制政策。要说明的是,虽然委内瑞拉在国内对石油(燃油)进行强制限价,但出口并不限价,所以价格管制政策对委内瑞拉石油产业的冲击就相对和缓,在很长的时间内体现出产量的缓慢下滑。如果全部产品都在强制限价的范围内,对生产的冲击就会很猛烈,下降的速度会快得多。强制限价政策也是2014年的油价下跌对委内瑞拉经济(石油产业为主)的冲击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源于强制的价格管制政策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原本就处于不健康状态,根本承受不住油价下跌带来的冲击,由此也就可以看到虽然同样遭遇了2014年的油价下跌,但对其他产油国的冲击却远远小于委内瑞拉。
或有朋友说,那我们就借助大数据将所有的价格全部管控起来,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稳定了,避免石油企业出现亏损。首先,经济活动比人的神经体统还要复杂(人是生产要素之一),根本无法通过全面的价格管控制定合理的计划,任何环节出现误差都会严重影响整体的经济活动;其次,将所有的价格全部管控之后,生产要素就被彻底禁锢了起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不仅仅是下降而是彻底消失了,会导致生产活动的剧烈衰退,这样的例子对很多人来说还历历在目。因此,最终的结局依旧是让物资短缺状况进一步恶化。
不仅石油,所有其他行业都是一样的原理。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与血液,一旦对石油等基础能源(包括粮食)进行价格管制,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当物价管制达到了一定时间之后,随着物资短缺状态加剧,有钱有势的人总能占有更多的物资,部分底层人士也就拿不到物资,依旧会威胁社会。此时,为了避免大量的穷人铤而走险、对社会形成巨大的破坏,票证制度也就出笼了。票证制度就是通过绝对平均化措施来勉强维续社会运行的手段。
由于价格管制必然会让商品短缺加剧,实施价格管制的国家最终都以恶性通胀作为结局,这样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无需赘述。但如果一国政府足够强势,自始至终维持强力的价格管制,恶性通胀也可以体现为即便有钱但也无法在市场中买到商品,就像当初的苏联那样,当本国货币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商品时,意味着货币购买力无限接近于零,这也是恶性通胀的一种表现方式。
无论是以物价快速上涨来表现,还是以本国货币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商品来表现,都代表货币购买力快速下降,都是恶性通胀的表现方式,是一点两面。
为了避免社会失控而采取物价管制政策,最终就会导致恶性通胀的结局。
在这里,避免社会失控显然是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一些国家之所以喜欢使用物价管制政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掌控了十分稀缺的基本生活物资之后就可以达到更有力地管控社会的目的,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本人以前说过的短缺经济学。
就因为有这两点“好处”,所以对部分社会来说价格管制政策就像吸毒上瘾一样难以难以戒除。
虽然今天的能源危机已经让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天然气、煤炭、电力短缺也可能威胁到一些社会的稳定,但价格管制政策却必须慎用,因为这治标不治本。更根本的解决方式是打破社会等级,让社会更加公平,避免行政权力对社会财富形成掠夺,让社会的财富分配机制更加合理,让社会财富更加相对平均化(不是绝对平均),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最终比拼的还是各国的社会治理水平。能够触动利益就证明本社会的社会治理水平高,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无法触动利益的就说明本社会已经进入了等级固化状态,最后就只能通过恶性通胀开倒车。
倒车,请注意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