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两年美日与中国之间的对抗氛围日趋剧烈,但美国并未明确自己的战略,处于摇摆状态。
要说清楚这一点,就需要从海洋国家的“边防线”说起。
一般来说,陆地国家都会将自己的边境线(包括陆地和海上的边境线)当做自己的边防线,但海洋国家则不是。
英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国家,它建立并完善了海洋国家的海防理论。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自身资源有限,当战争时代来临时本土与殖民地的贸易联系就极为重要,只有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从物质上有力地支援战争,这就要求维持海上优势;同时,维持海上优势并将边防线推进到对方的海岸线之后,就可以保证本土的稳定,而本土稳定的生产活动就能有力地支持战争,让自己建立起战略上的优势。基于这样的海防理论,英国等海洋国家永远是将对方的海岸线作为自己的边防线。
虽然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岛式的海洋国家,美洲大陆物产丰富,但它依旧继承的是英国文化和军事理论。
可是,当他与中国进入竞争甚至对抗状态之后,它应该将自己的边防线置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是很费斟酌的。
如果美国将自己的边防线置于第一岛链,几乎相当于将中国的海岸线作为美国的边防线,见下图,会出现以下问题:
由于第一岛链距离中国很近,一旦海上战争打响,中国的路基导弹部队(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部队都可以全力以赴地对海军进行支援,由于中国具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可以大量生产各种射程的导弹,进行饱和攻击时对美日海上目标的威胁巨大,甚至会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第一岛链上美国的军事基地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将第一岛链作为自己的边防线,美军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如果美国将边防线置于第二岛链,带来的问题就更大。美军将第一岛链作为自己的边防线时,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甚至湾湾等都相当于是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在与中国的对峙中发挥威力。相反,如果将边防线后撤至第二岛链,这些不沉的航母就在事实上被放弃,这是战略损失。与此同时,日本、韩国、湾湾至波斯湾和欧洲的航线也是去保护,它们还会追随美国吗?韩国和湾湾的芯片产业是当今工业和科技的制高点之一,一旦它们的立场生变对美国的打击是巨大的。还有,如果美军后退至第二岛链,虽然距离中国大陆更远,不利于中国的路基导弹部队和陆基空军发挥威力,但与美国协作的国家可能就只剩下澳大利亚以及日本,战略损失也很大。
就因为上述原因,美国的太平洋战略是有所摇摆的。
2016年时,维基解密曾公布希拉里2011年担任国务卿任内的一封私人邮件,苏利文(现在拜登的国安顾问)当时是希拉里的办公室主任,他以“拯救我们的经济,抛弃台湾吧”为题寄给希拉里。苏利文电邮内文引用一篇海军陆战队军官的“弃台论”,建议以放弃台湾换取抵消中国持有的1.14兆美债。当时希拉里回复:“我看过了,觉得是个聪明提议,我们可以讨论看看。”
表面看起来是弃台还是保台的争论,实际选择边防线的战略问题。
川普之后,尤其是湾湾的芯片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于最近两三年大幅提高之后,虽然已经让边防线的选择不言自明,但迟至今天才将这种选择落实在美方的军事行动上。
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021年)12月23日证实,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已制订了设想“台湾出现突发事态”的《新日美联合作战计划》,这是日本官方首次明确证实与美军联手制订台海发生战事时的应对计划。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这项由日本自卫队与美军联手制订的台海战争应对计划中,包括在突发事态的初期阶段,美海军陆战队在南西诸岛(即琉球群岛)设置“临时的攻击用军事据点”等。随后又有报道称,这个军事据点有可能建立在琉球群岛中的石恒岛上,见下图红点处:
距离钓鱼岛只有约400公里的冲绳(上图那霸所处的岛屿)建有美军基地,扼制了东海与西太平洋之“咽喉”,驻扎了美军海陆空和海军陆战队四大兵种,大约有2万名士兵,占驻日美军数量的三分之二。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冲绳本岛上,美军就设立了嘉手纳、那霸、普天间等十个空军基地。自二战以来,驻冲绳基地一直为美军“太平洋的基石”与“亚洲的战略枢纽。” 当美日在石恒岛建立了新的军事据点之后,防线向西南方向延伸,完善了日本本岛至台湾之间的防御,背后的含义是选定第一岛链作为美国边防线的战略决定。
不出意外的话,美日下一步会谋求在湾湾岛上扩大自己的存在,然后还有可能在菲律宾吕宋岛与湾湾岛之间的岛屿上谋求建立新的军事据点(见下图,红点是兰屿岛,蓝色圈是东沙群岛),目的是完善第一岛链的防御。
如此一来美国与中国就会在第一岛链形成紧张的对峙状态,美日如何面对中国路基导弹(尤其是超高音速导弹)部队和陆基空军部队的强大威胁?
答案应该在太空!
当今时代所有的先进武器,无论是飞机、导弹、潜艇等都严重依赖卫星通讯,太空战就是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一旦一方的卫星信号被干扰甚至通讯卫星被被抓捕,对方就可以建立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可以通过太空飞船实现对地攻击,更建立起战略上的优势。
大家是否对马斯克的身份有所怀疑?
虽然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经济,私营企业占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太空的近地轨道资源是世界上最紧缺、最重要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各个大国都会倾力争夺,这是各国地缘政治与经济的战略制高点。但马斯克旗下的Space X作为一间私人公司却准备向近地轨道发射1.2万至4.2万颗卫星,现在已经发射了近2000颗,每颗卫星重约260公斤,单颗成本大概在50万美元,运行轨道基本都在550千米上空。马斯克的做法对太空近地轨道的资源几乎形成了垄断,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力量(比如军方)支持可以做到吗?至少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最近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个照会,第一段就引述说:根据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外空条约》)第5条规定,各缔约国应把其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发现的能对宇宙航行员的生命或健康构成危险的任何现象,立即通知给其他缔约国或联合国秘书长。据此,中方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了这两起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现象。威胁就来自Space X发射的“星链”卫星,两起威胁大致如下:
第一起是7月1日,星链-1095卫星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但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7月1日,因为该卫星太靠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当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碰撞风险。
第二起是10月21日,肇事者是星链-2305卫星,为确保中国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当天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碰撞的风险。
按说这事本身倒也不新鲜,就在2019年,为了避让星链-44卫星,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也曾经紧急改变轨道,规避碰撞的风险。
但Space X的星链卫星安装有自动避碰系统,但从中国空间站两次避让看,该系统并未发挥作用。
马斯克一个卫星的成本大约是50万美元,而空间站的建造成本是四五百亿美元,每年仅维护费用就是三四十亿美元,如果用一颗卫星换一个空间站或卫星是很划算的,您不觉得这是一种太空攻击的演练吗?在这些演练过程中可以搜集对手空间站、卫星等的躲避方式、路径、角度和速度等一系列数据,目的是为未来的太空战服务。
据公开报道,日本已经开发出在太空中抓捕太空垃圾的技术,一旦掌握了对方空间站和卫星的相关数据,需要时就可以“抓捕”。
美日不断强化自己的太空战能力,中国也在全力参与竞争。
2015年,美国与俄罗斯航天部门签署协议,将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时间推迟到了2024年,而我国空间站将在今年投入运行,当美俄的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我国的空间站就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内成为唯一的空间站(预计到2026年美俄合作的月球空间站才可能完成初步拼装)。
英国《金融时报》在2021年11月21日曾经报道中国在7月测试了高超音速武器,这个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是由一个“轨道轰击系统”(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火箭推进太空的,该火箭可以飞越南极,将武器脱离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触及范围。该飞行器可以发射导弹攻击地面目标,虽然有人将该飞行器划归为空-空导弹,但更应该归入太空武器的范围。
俄罗斯和美国多年来也一直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但《金融时报》说,专家认为中国能够以可操控的高超音速武器发射这种反制措施,再次证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超过了美俄两国。
太空争夺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是胜负手,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地面、海上争夺的胜负。
中美围绕第一岛链(一方封锁、一方突破)、太空和潜艇的全面军备竞赛开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