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必将深刻改变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英日在这一天达成了“相互准入协定”,根据协定将允许日本和英国部队共同部署,这将是一项历史性的共同防卫协议。
这必然让人想起上世纪初的1902年1月30日,在这一天英日两国签署了上一份同盟协定——《英日同盟协定》,就是这份协定彻底改变了当时远东地区和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拿破仑战争之后,沙皇俄国被誉为“欧洲宪兵”,在欧洲大陆的声誉达到了鼎盛。但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被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等国的联军击败,这就彻底堵死了沙皇俄国向欧洲和黑海方向的扩张之路。
此后,沙皇俄国开始改变扩张策略,既然已经无法向黑海和欧洲方向扩张,也就不会再威胁欧陆国家,这就为改善与欧陆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好与坏永远都是相伴相生),最终沙皇俄国就此改善了与德国、法国之间的关系,还在1891年与法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沙皇俄国这种地缘政治关系的改善也为1895年在清朝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打下了基础。
在结好了与欧陆国家的军事、外交关系之后,在欧洲方向上就实现了战略稳定,沙皇俄国开始努力向远东地区扩张。
19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至1860年)为契机,掠夺了它一直都企图占有的鞑靼海峡至贝尔加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下图,黄色没有任何特定的含义),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鞑靼海峡就是库页岛西侧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海峡,该海峡长900公里,黑龙江就是在此入海。
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是沙皇俄国在远东扩张的大手笔(下图),它可以使沙皇俄国摆脱英国对海权的控制而向远东地区输送物资、人力,增强在远东与英国争雄的实力,从而大大削弱了英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也为沙皇俄国在远东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
再看英国,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再次拾起“光荣孤立”的政策。当沙皇俄国与德国、法国的关系缓和甚至结盟之后,沙皇俄国不仅在欧洲的影响力加大,在远东地区也开始咄咄逼人,展现出强劲的扩张势头。此时,英国感觉到在国际上被孤立的同时,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也受到了威胁,因此英国在1902年决定放弃孤立政策,开始寻求盟友。英国首先尝试与德国结盟,结果德国却不鸟英国,英国就开始尝试与日本结盟,目的是想利用日本箝制沙皇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势头。
经过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但实事求是地说,以当时的日本工业和军事水平来说并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与沙皇俄国相比也居于下风。为了应对沙皇俄国在远东的威胁,日本也开始尝试与欧洲列强结盟,而当时的英国依旧是日不落帝国,当然是优先的结盟对象。
双方一拍即合,1902年1月30日英国与日本签订盟约,这就是第一次英日同盟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共同目标都是沙皇俄国。该盟约此后又两次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8月11日。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日同盟就成了日本帝国在远东和亚洲扩张活动的基石。
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及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役之后让沙皇俄国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地缘利益,它占有了上东北,东北也成了它的势力范围,而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则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参考下图,当时的远东地区实际已经演变成日俄争霸的局面。如果日本击败了沙皇俄国,东北自然会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进而就有条件在亚洲地区持续扩张并建立一代帝国。但当时的沙皇俄国却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主要还是日本的综合国力还远不如欧洲列强,在沙皇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它就在朝鲜半岛加紧活动,对朝鲜半岛的野心路人皆知,日本对此也充满恐惧。日本当时的外交大臣青木周藏说到,沙皇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无异于在远东增兵,恐怕不久就将占领朝鲜的各个港口。日本当时的元帅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在其《军事意见书》中说到:“西伯利亚铁路竣工之日,即俄国对朝鲜开始侵略之时”,亦即亚洲“掀起轩然大波之日” “待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时,俄国必然侵吞蒙古或进而延及中国内地亦未可知”。所以,如果沙皇俄国最终击败了日本,东北很可能将被正式纳入沙皇俄国的版图,朝鲜半岛和内地也很有可能成为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沙皇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就可以成功,它就会演变成一个东、西方向十分均衡的类似哑铃的帝国,其国家特征与今天截然不同(今天更类似是重心在欧洲一侧的榔头)。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当时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有信心击败沙皇俄国吗?至少很多史料都认为它没有这样的信心,再加上综合实力的差距,日本就很难主动挑起日俄战争。但英日同盟签订之后,日本的背后有了强大的靠山,让日本有了击败沙皇俄国的勇气和信心,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英国作后盾,日本开始动手。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承认日本取得台弯、澎湖及辽东半岛。这让沙皇俄国很不爽,源于辽东半岛以及旅顺不冻港一直是它窥视的目标,于是开始联合德国和法国出面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最终迫使日本与清政府签订《辽南条约》归还了辽东半岛。
日本签订《辽南条约》之后,清俄于1896年6月立即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清俄密约》。条约中将东北不少权益拱手让予俄方。1897年12月,一支俄国舰队出现在旅顺港,在当地修筑防御工事并部署舰队。条约亦约定清朝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便于俄国运输军队。1899年,沙皇俄国擅自将旅大租借地改称“关东省”,以旅顺为首府设立总督,这说明沙皇尼古拉二世不仅要独霸辽东,甚至将其作为沙皇俄国的领土来管理。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役之后,沙皇俄国出兵18万占领了整个东北。
到了这时日本算是彻底看清楚了,自己虽然打赢了甲午战争,但辽东半岛和整个东北的利益却最终落入了沙皇俄国的手中。有了英国的支持之后,日本开始挺起腰杆要求与沙皇俄国进行谈判,目的当然是要讨回辽东的利益。
沙皇俄国是什么国家?在土地问题上永远是只管吃不会吐的国家。
虽然英国、美国、日本都要求沙皇俄国从东北撤军,基于在华利益分赃不均德国、法国也与沙皇俄国翻脸支持日本的要求,但沙皇俄国却一直采取拖延战术霸住东北,然后还变本加厉在1903年设置“亚东大都督”,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统治满洲,这意味着沙皇已经正式将满洲划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
到了这时,谈判是不管用了,日本在1904年2月6向沙皇俄国发出了最后通牒,2月8日日本海军就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向旅顺港的沙皇俄国舰队发起了攻击,打响了日俄战争。
由于沙皇俄国的综合国力强于日本,导致战争过程中日本的财政被严重透支,英国努力为日本融资以维持战争。当时,沙皇俄国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三倍于日本海军,但却分为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在1904年8月的黄海海战中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并被围困于旅顺港之后,由于黑海舰队无法通过土耳其海峡,沙皇只能以波罗的海舰队为主拼凑成第二太平洋舰队支援远东战场。可当时的苏伊士运河掌握在英国手中不许第二太平洋舰队通行,导致其不得不从波罗的海出发,绕过遥远的非洲好望角前往远东,但这还不算,英国下令自己控制的地区不准许沙皇俄国的舰队停靠以补充给养,结果历时八个月、长达18000海里的行程让第二太平洋舰队师老兵疲、作战能力严重下降,最终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在这场海战中,第二太平洋舰队中有16艘战舰(其中有6艘战列舰)被击沉,有6艘自沉,被俘7艘,有6艘逃到了中立国,只有3艘最终回到了沙皇俄国的港口,舰队司令也被俘虏,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是全军覆没。而日本的损失微乎其微,只有三艘鱼雷艇。
所以,英国在日俄战争中给予了日本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最终的胜败。
日俄战争的结局是沙皇俄国战败,双方于1905年9月5日达成了和平协议。此后的沙皇俄国再也没能力与日本争夺远东,日本不仅获得了满洲的利益,还确立了远东的霸主地位。
一战中,基于英日同盟,日本当然站在英国一方,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日本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此后就是二战,日本在亚太地区加速扩张,让日本从一个岛国迅速扩张成亚太地区的一个大帝国,下图是日本鼎盛时期(1942年)的占领区版图。当时日本本土的面积只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而海外占领区居然是本土的18倍,海外占领区的人口高达五亿,也是本土的五倍。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击败,中国战场上也被击败,最终日本战败。
日本的扩张之旅从甲午战争起步,但扩张的高潮却是从1902年签订英日同盟开始,最终成为一代帝国。
今天,英日再次签订军事同盟协定,再加上已有的美日安保协定,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盎格鲁撒格逊国家集团甚至还包括北约组织)就成了日本的盟友,这肯定会激励日本的行动。日本的未来或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守势,这个不谈,一种是攻势,当日本采取攻势时主动出击的目标在哪?有人会说是中国周边,但本人认为不是。俄乌战争之后很可能会导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大幅衰落,它很可能再也没能力守护其广阔的领土,尤其是内部生变陷入混乱,就给日本主动拿回北方四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北方四岛是日俄争议岛屿让日本师出有名,所以,很可能是又一场日俄战争正在酝酿中。
1F
日本大概可以派高達或琦玉老師去打俄羅斯
2F
看松博,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