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今天是热狗,明天铁板烧,警告:“饥饿石”已现身

RS 农业1 7,4247阅读模式

明清小冰期(1550年至1770年)是一段非常残酷的历史,冬天的寒冷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更严重的苦难却来自夏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崇祯大旱(1637年至1643年)。

明清小冰期中气温下降最迅速的时段是万历时期(1573年至1620年),明朝的旱灾也从万历时期就开始了,在明末清初之时达到了高峰,在1627年至1641年间,黄河流域几乎年年都有旱灾。比如:公元1630年至1644年的15年里,河南省出现了9次旱灾,黄河出现断流,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梁山泊、安山湖则直接干涸了;对于陕西的情形,明朝地方志《汉南续郡志》有如下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明末的旱灾并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很多年份都是全国性的,河网密布、鱼米之乡的浙江省在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1639年至1642年)也出现了连年的旱灾。

人们一般会认为,明清小冰期就是气候转冷,南方的湖泊也会结冰,广东、海南也会降雪甚至降下暴雪。

这固然都是正确的,在明清小冰期时期,太湖曾经结冰逾尺,冰上可行车马,广州(从化附近)曾降雪达三日之久,而广东潮州和海南万宁也曾降下暴雪,等等。在明清小冰期中全球平均气温下降超过1度,但北半球下降的幅度小于全球平均值,中国在明清小冰期中的平均气温下降约1度,万历年间(48年)下降的最快,约0.5度。这样的平均降温幅度显然并不大,中国处于北半球,上述降温幅度甚至都可以用温和来描述,为何冬天又如此奇寒无比?所以,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明清小冰期是非常典型的气候极端化的过程,既然冬季奇寒无比、在南方经常降下暴雪,夏季就注定会不断出现高温、干旱和洪涝,这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也因此,在明清小冰期最严重的明末清初时期在中国大陆出现了可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崇祯大旱。

但中国对历史的记载相对比较感性,比如“人相食”“赤地千里”“草木干枯”,等等,这与欧洲不同,欧洲更愿意用数字或事实来记载。

饥饿石”是中欧地区常见的一种水文地标,这些“饥饿石”平时沉没在河流底部,作为干旱期间的标记水位用以警示后人。如果河流水位再次降至让“饥饿石”显露出来的水位,那么就会警惕人们将不得不忍受与饥荒有关的苦难。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之后出现“无夏之年”,欧洲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许多这种雕刻警语或其它艺术品为特色的“饥饿石”,就在1816年至1817年饥荒之后被竖立起来。

去年夏季,北美和欧洲局部出现了热穹顶事件,北美的高温被专家确认为千年一遇,欧洲的高温也达到了百年一遇。去年的高温还仅仅出现在局部,但今年已经蔓延至全球,按照目前专家的说法,欧洲的高温所造成的干旱已经是五百年一遇,法国咨询公司预计欧洲的农业产量将降低20%;美国的高温所造成的干旱已经是200年一遇;中国也在不断报道高温以及高温造成的干旱和河流断流,下图分别是8月14日江西省的高温地图和长江正在干涸的照片:

如松:今天是热狗,明天铁板烧,警告:“饥饿石”已现身-图片1如松:今天是热狗,明天铁板烧,警告:“饥饿石”已现身-图片1

看到上述说法,人们知道世界各地的旱情都很严重,但依旧主要停留在感性上,无法知道更多,但欧洲则不然,它直接用“饥饿石”的重现来警示人间。

高温、热浪在不断袭击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正遭受创纪录的干旱,连水利王国荷兰的全国水位都降至历史低点纪录。中欧地区主要航运河道中的“饥饿石”开始显露,而捷克北部乌斯季州城市杰钦境内的易北河河岸出现的“饥饿石”上雕刻的日期是1616年,这就是明清小冰期中的典型年份,两年之后的1618年4月13日,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之间的七大恨讨明檄文,四年之后的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1616年的欧洲人在这块“饥饿石”上留下的是这样的警句:“如果你看到我,就哭吧。”

如松:今天是热狗,明天铁板烧,警告:“饥饿石”已现身-图片2

17世纪亚洲和欧洲都遭遇了历史上极为困难(甚至是最困难)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北方民族的生存压力急剧加大,为了生存只能不断向南迁徙,一旦迁徙遇阻时就会爆发战争,最终在中国大陆建立起集权程度最高的清朝。这或许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严酷的气候状态下人们面临的是生存危机,朝廷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满清继承的又是蒙古文化,自然只能选择高压统治,所以,满清就成为中国历史上集权程度最高、对社会管制最严厉的一个朝代。

在欧洲的小冰河时期,海面结了冰,人们在冰上行走 100 英里就能从丹麦徒步走到瑞典(丹麦与瑞典之间是厄勒海峡),格陵兰的猎人只能把他们的小皮艇停在苏格兰海岸,欧洲出现了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并导致饥荒肆虐,欧洲人口急速锐减,有文献记载十七世纪的欧洲有过一次大饥荒,挪威与瑞典居然有一半人口在饥荒中丧生。

这一时期,欧洲人干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也让世界进入了今天的现代社会:
第一是人口大规模向美洲迁徙,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美洲。

与中国大陆一样,寒冷、干旱、饥荒自然也导致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就是这样背景下所爆发的一场欧洲大战,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德意志地区的人口损失了一半以上(约八百万人)。

十六世纪,欧洲殖民者就开辟了新航线并殖民美洲。小冰期的干旱、饥荒到来之后,欧洲人开始越过海洋向美洲大规模迁徙以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人口的不断迁出让欧洲的人口密度下降,生存压力下降,或者可以这么说,是美洲拯救了小冰期中的欧洲人。

1605年,尚普兰带着毛皮商人、探险家和传教士,在圣劳伦斯河流域(位于今天的加拿大东部)正式建立了法国的殖民地;1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个永久据点詹姆斯敦;1610年,西班牙人在沙漠里开辟圣塔菲(今美国新墨西哥州州府)据点,正式在北美腹地站稳了脚跟;1614年荷兰人抵达纽约,占据哈德逊河流域。此后,随着明清小冰期进入了最残酷的时段,欧洲向北美的大规模移民浪潮正式拉开了序幕,推动欧洲向美洲大规模移民的深层动力就是明清小冰期的到来。

如松:今天是热狗,明天铁板烧,警告:“饥饿石”已现身-图片3

第二就是欧洲大革命。

明清小冰期的到来导致社会整体的生存压力加大,无论资产阶级还是农民承担税赋的能力下降,这就让国王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明朝引爆的是农民起义,在英国则直接引爆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中,克伦威尔(1599年-1658年)作为总司令在四十年代的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1649年他与其他圆颅党领袖一起做出了处斩查理一世的决定,然后废除了英格兰的君主制度并征服了苏格兰和爱尔兰,这标志都铎王朝的封建统治在英国的结束,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在1653年至1658年期间克伦威尔出任英吉利共和国护国公,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无冕之王”。

英国爆发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直到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才宣告彻底结束。这场历时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今天的议会君主立宪制。

这场资产阶级大革命从英国开始,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将这场革命推向了最高潮,让大西洋沿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从此进入了现代社会。
“饥饿石”,记载的就是人类的密码。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2年8月17日22:24:39
如松:普京,摊牌! 环球

如松:普京,摊牌!

俄乌战争可以看做是北约的代理人——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2023年北约国家的GDP总量是51.1万亿美元,大约占全世界GDP总量一半,2023年不包括瑞典在内的北约军费开支...
如松:楼市破裂,灵魂拷问,大饥荒 房地产

如松:楼市破裂,灵魂拷问,大饥荒

按照百科的定义,饥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内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粮食短缺进而导致局部或全局性的民众逃难,或因饥饿导致人口比例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现象。 世界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大...
    • 辛苦的提醒
      辛苦的提醒 9

      真好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