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到东方朝拜之后,在回国的飞机上对记者说了一通话,大意说欧洲不应该做美国的附庸、应该在中美之外成为(法国领导下的)世界第三极,欧洲也要反对美元霸权,等等,这番话自然是东方外交的巨大成就,但却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英、美、德、北欧国家反感这番话是可以预料的,可连俄罗斯都非常不爽,一时之间作为一国总统的马克龙似乎成了整个西方世界(欧洲)的搅S棍。这种看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源于今天的西方世界中,法国原本就是另类,法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与其他欧洲主要国家(英、德、俄罗斯等)都截然不同,马克龙只是代表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法国的本色而已。
第一,维京人改变了大半个欧洲,也改变了世界,但未能彻底改变法国。
维京人意为“北方人”,现代一般将他们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挪威、丹麦、瑞典三个北欧国家被称为维京三国。
古罗马人将中北部欧洲命名为日耳曼尼亚,该地区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见下图),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的地区,日耳曼尼亚这个地名来自于高卢语,是由那位最著名的古罗马统帅尤里乌斯·凯撒最先使用,意为“邻居”。从罗马世界的眼光来看,欧洲中部以北都属于日耳曼地区,当然也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斯堪的纳维亚,这就让日耳曼人与斯堪的纳维亚人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有专家将日耳曼人定义为: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只是由于地域不同皈依基督教的时间有所差异,因此也就有文献将维京人直接说成是日耳曼人。或者可以这么说,日耳曼人是广义的维京人,斯堪的纳维亚人是狭义的维京人。所以我们就看到,现代的德国、奥地利、瑞典、丹麦、挪威等国家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很强的相似性。
公元8到11世纪,是维京人加速扩张的时期,在欧洲编年史上被称为维京时代。
在东方,维京人建立了古罗斯,古罗斯就是现代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起源,这三国可称呼为古罗斯三国,这三个国家后来又都受到了蒙古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俄罗斯则直接继承了蒙古钦察汗国的政治体系,让这三个国家又具有了鲜明的蒙古化特征,与日耳曼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的差异逐渐拉大。在维京人向东扩张时期,芬兰、波罗的海三国也深受维京文化的影响,与日耳曼人(或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十分接近。
在西北方向上,维京人向冰岛、格陵兰、北美北部(纽芬兰等地区)扩张,以前曾经介绍过这个过程。
在南方,维京人不仅在西欧大陆的沿海扩张,还依靠先进的航运技术深入内陆河流,成为当时的水上(海上)霸权。法国的诺曼底、西西里岛、南意大利等地都成了维京人的领地,但维京人最重要的成就还是建立起英格兰王朝,让这些地区的居民身上都流淌着维京人的血统并传承了维京文化。英格兰后来建成了日不落帝国,维京人的脚步和思想开始深入到今天的北美、澳洲、亚洲等世界广阔地区。
除了深受蒙古文化影响的古罗斯三国之外,维京人的故土和被维京人入侵的地区目前基本都已经建设成为最发达的国家,这肯定与维京人遗传下来的精神因素有关。基于地理和气候因素,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古代维京人的生存十分艰难,让他们形成了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基因,让当时的维京人就拥有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航海技术,今天的发达国家也一样掌握着最先进的科技,传承者维京人的基因;同样基于地理和气候因素,让维京人具有冒险精神,所以今天的维京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这与农耕文化孕育的民族截然不同;既然勇于冒险就必然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源于单个个体无法对抗大自然带来的各种威胁,所以德国人、北欧人的团队永远像精密的机器一样(因此有人将德国足球形容为日耳曼战车);维京人非常勇敢,维京人中的“狂战士”在战场上宁死不退,其形象常与狼、熊等元素挂上关联,但狂战士随著基督教在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扩张而有所衰退。
维京人不断向欧洲各地扩张,但当时的北欧、中欧并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甚至连国家这样的组织都没有,所以维京人每到一地就只能进行自治,因此自治的概念在北欧文化、德语文化、英语文化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自治文化之下,天然就是反对等级制度的,否则就无法自治;个体勇猛、独立,同时冒险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再加上代代传承的自治精神,这就让维京社会的力量重心在下,皇权(王权)不足以形成大一统,最终形成了现代的选举制社会,这标志着王权彻底被民权制约。
但法国不同,在维京人扩张的过程中,由于法国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维京人的冲击,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封建等级文化传统。
现今的法国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有人居住,在铁器时代高卢人开始在该地区定居,所以法国在有些场合又被称为高卢。
公元前51年,古罗马吞并了该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卢-罗马文化,这奠定了今天法语的基础,也形成了法语文化,由此可见法国文化比日耳曼文化(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更悠久。
法兰克人在5世纪就建立起法兰克王国(公元5世纪至9世纪),法兰克王国瓦解后又于987年建立起法兰西王国,此后逐渐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1789年)之后的1792年,所以封建大一统模式在法国持续了约1300年之久!这一点是法国最重要的特点,长期的封建大一统自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习惯和民族特征。
公元前1000年前后是法国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恰恰是维京人快速扩张的时期,911年维京人与法国之间爆发了沙特尔围城战(沙特尔位于巴黎以西仅仅90多公里),法军击败了罗洛率领的维京人,但法王查理三世却将诺曼底一带的土地授予罗洛家族,目的是希望免受维京人的侵掠,此后罗洛就成为诺曼底公爵。这种现象在封建农耕国家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外敌,为了保护王权、也为了保持稳定的大一统,一般都愿意选择割地求和。所以,虽然维京人在当时侵掠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由于中央集权的存在,维京人并未给法国带来很严重的影响,让法国的封建农耕政治与经济模式得以平稳延续下来。
但这并不等于维京人对法国影响的结束,相反却仅仅是开始。
在诺曼底扎根的维京人随后建立了英格兰王朝,此后这个王朝就与法国进行了数百年的争夺,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次百年战争,这可能是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战争,第一次百年战争(1337年至1453年)中英格兰王朝战败,骑士精神从此兴起;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年至1815年)中法国战败,英国从此奠定了自己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而作为欧洲大陆一代霸主的法国却从此走向了衰落。法国的衰落代表着欧洲从此拉开了新篇章,这意味着欧洲大陆结束了以大陆文化为主导的封建时代,开始进入海洋时代。两次百年战争可以认为是海权战胜陆权的过程,从此维京人(后裔)开始彻底主导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并直到今天,而欧洲大陆强权的代表——法国在欧洲和世界都成了配角。
法国传承的是欧洲大陆等级鲜明的文化,比如到18世纪法国在等级上依旧严格分为为教士、贵族及平民,教士与贵族是典型的食利阶层,而平民处于被压榨的地位,其社会体系是一个严格的金字塔体系。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室和贵族挥金如土,而平民则嗷嗷待哺。法国的欧洲大陆等级文化与维京人基于平等的自治文化截然不同。
今天,以北欧国家、德国、英国为代表形成的是海洋文化(维京文化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以自治为核心,天然就反对等级;但法国体现的是欧洲传统的大陆等级文化,是金字塔体系,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冲突,这就让法国在欧洲主要国家中成为另类。
第二,与其他中西欧国家不同,法国拥有千年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又拥有中西欧最良好的农耕条件,这就建立起最繁荣的农耕经济以及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农业文化。
由于中北欧地区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农耕条件很差,为了生存,维京人就必须发展科技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同时还必须努力发展商业活动,向海洋探索生存空间,这就形成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就逐渐兴起了产业革命,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的开端。
但法国不同,法国传承的是大陆文化,法国占据了西欧平原的主体部分,气候条件非常好,具有优良的农耕条件,这与几大世界文明古国的自然条件有些类似,农耕也就成为法国传统上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法国迟至18世纪末期方才在英国等国的引领下发起产业革命,但直至一战之前,与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法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占较大比重,工业企业规模过小,生产率低下,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即便工业就业人口中也有近半数集中在食品和轻工业部门。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方才有所改变,随着冶金、有色金属、橡胶和机械工业的兴起,法国才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方才超过农业,完成向工业国的过渡,这已经比英国晚了一百多年。
即便到今天,法国依旧是传统的农业强国,是世界第六大农产品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农业用地的面积能占到整个欧洲的三分之一,它出产的葡萄酒、起司和小麦粉制品享誉世界。
既然千年以上传承的都是农业经济,就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体系,传统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所以法国文化的特色就是浪漫,而浪漫或许也可以理解成一盘散沙,这与德国、北欧人骨子里的严谨格格不入;还比如,法国人在海外的移民并不多,他们更愿意居住在气候优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本土,这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特征,但德国、英国人、爱尔兰人(十九世纪以前到达美国的移民,主要就来自这三个地区)和北欧人在海外的移民很多,它们习惯迁徙和探险,等等。
传统经济模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让法国在英国、德国、北欧甚至古罗斯三国中都显得很另类。
第三,法国是多数人暴政所形成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封建时代之后,法国形成了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这就是多数人暴政的不断延续。
1792年巴黎起义逮捕并处决了国王路易十六,很多人受到株连,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48年是欧洲革命的大时代,年初,南欧的西西里王国率先爆发革命,这仿佛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随后德意志、丹麦、奥地利先后掀起革命运动,这自然少不了法国的身影,巴黎街头的示威运动最终又演变成武装起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此后法国的国力稳步上升,这激发了拿破仑三世的野心,他不仅在亚非大肆扩张殖民地,还准备像他的叔叔拿破仑皇帝那样称霸欧洲大陆,但最终在普法战争中遭到惨败,拿破仑三世也在色当战役中沦为俘虏。色当惨败的消息传回巴黎之后,共和派领袖甘必大带领示威群众占领了市政厅,建立起第三共和国。
二战中,法国被德国击败,法国投降并在事实上沦为德国殖民地。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将德军逐出了法国,此时法国再次恢复独立,二战结束后建立起第四共和国。
1958年,一批法国强硬派军人发动军事政变,要求戴高乐上台执政并废除议会制,实施总统制的第五共和国正式成立,而目前的马克龙总统是第五共和国的第八任总统。
但其他欧洲国家则明显不同,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个体,这就让国家的政治可以通过选举制度平稳过渡,也就可以避免暴力,比如英国政体已经平稳过度了三百多年,国家也就可以长期平稳发展。这些国家与习惯于多数人暴力的法国具有本质的不同。
为何法国在国家治理中需要暴力?源于法国传承的欧陆等级文化还在明显影响着法国政治,农业经济时期形成的自耕农是分散的,分散的个体就不足以在选举政治中制约掌权者,所以就看到马克龙可以绕开议会强行通过提高退休年龄的法案,这在英国、德国、北欧国家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国这种做法会让社会矛盾不断积累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来一次总爆发(即所谓的革命),通过多数人暴政带来改朝换代。
如果将法国置于一百多年以前不断改朝换代的东方封建时代,没有任何的违和感,源于法国就是基于欧洲大陆等级文化建立起来的国家,只是地理上处于欧洲而已。
基于以上三点,法国无论是政治体制、传统文化、传统的经济模式、思维与生活方式等,都与德国、北欧国家、英国(含美国、澳洲、加拿大等等)具有本质的不同,可今天无论北约还是欧盟,都是由后者(美英德等)主导的,法国就显得十分孤单,有时就会成为搅S棍的角色,这是文化和历史形成的特定现象。
就因为法国在西方世界属于是另类,所以,经过战后恢复之后的法国于1966年单方面宣布退出北约,要求北约军队撤出法国并强迫北约总部搬离巴黎,然后法国开始在冷战中于美苏之间实行等距离外交,这就是所谓的戴高乐主义,好像如此一来法国就成了世界的第三极,又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冷战结束之后,由于苏联已经不在,法国的大国梦破灭,在2009年又无奈地回到了北约。
今天,世界已经再次形成对抗之势,法国自然又想成为世界的第三极,重温自己的大国梦,所以马克龙带领法国与欧美渐行渐远。
时刻期望重温大国梦的法国,今天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东方突破西方联盟的突破口,这个选择非常精准,马克龙也就成了西方的害群之马。
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被英国击败之后,法国作为欧洲陆权代表的大国荣光已经不在,但法国人心中却依旧保留着那份大国情怀,时时刻刻都希望重新成为世界一极,这种情怀与实力不相匹配的现象一直存在于法国身上,当然也体现在马克龙身上,如此也就可以理解他的做法——竭尽全力成为世界的一极——但又欠缺实力基础,法国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幻想的国家。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找到马克龙总统(法国)的原型,猜猜他是谁?
1F
【1】他没有岳不群那么好的伪装本事,也没有那么深的心机
——虽然岳不群也因为“逆天行事”(违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又没有个人武力+追随者等实力维持暴正)而最终败北;
【2】所以马克龙只是左冷禅——他是一个蹩脚的、二流的、最终必定失败的野心家、妄想狂
——妄想的成功,终究是以实力说话,以“道”理(众人的——国内的、国际的众人——利益)取胜。
2F
【如松:改变命运的机遇,牛市良机再降临】,请问如松先生,这篇文章还有其它付费方式吗?我无法使用微信豆支付。
等待回复,谢谢。
B1
@ 海滨 目前只能通过微信平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