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国家相对陆地上的大国在土地面积资源、人口等方面处于天然的劣势,历史上的英国与法国之间就是最鲜明的对比,法国占据了综合优势,这就导致英国在1337至1453年间的第一次百年战争战败,战败之后的英国痛定思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陆均势策略。
大陆均势策略的精髓是:
欧亚大陆上的大国为了国家安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战略缓冲带,这就让大陆大国之间具有了天然的对抗与冲突的基础。所以就看到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都与俄罗斯爆发了对抗与冲突;
欧亚大陆文化以领土为核心,领土代表主权,在领土问题上各国都是寸步不让,这就导致国家之间地缘矛盾重重。因此也就看到印巴、印度与东方的领土纷争一直无法得到解决;东亚的几个岛屿、几个山头本身没多少价值,但却不断引爆各国之间的冲突;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为了纳卡地区已经打了百年,等等,欧亚大陆上每一寸争议的土地都是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
大陆国家一般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比较高),人均资源比较少,各国都渴望占有更多的能源、淡水等资源,彼此之间就有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水资源的纷争不仅是伊朗阿富汗之间的矛盾之源,未来也是很多大国纷争的起点。能源问题更是欧亚国家的命脉,欧盟、印度、中国、日本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都非常高,最低在70%以上,日本甚至接近100%,大家都会捍卫自己的能源供给线路和供给基地,这就让台海、南海、马六甲、印度洋、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等地成为大国逐鹿之地,能源就成为各国冲突的引爆点;
更严重的是,欧亚大陆国家的之间的教派冲突是千年的存在,是多数战争之源;
等等,内卷就是欧亚大陆国家之间无法回避的问题,各国深陷内卷的沼泽之中。
大陆均势策略要求英国在大陆国家之间的纷争中站在相对弱势的一方,让大陆国家之间形成力量均衡,当然也就形成了两国之间彼此互相消耗的局势。当大陆大国(强国)在大陆上有了势均力敌的对手之后,就会陷入相互消耗的沼泽中,就无力在海上进行扩张活动,海洋国家就会建立起海上霸权。当建立了海上霸权之后,海洋国家的本土就可以长期避免战火的波及,然后就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再依托海上贸易的繁荣,自己就可以在争霸世界的过程中占据战略上的优势。
这就在过去数百年中孕育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红利。
虽然地理大发现之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崛起,但法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欧洲大陆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英国与法国从1689年至1815年间又爆发了第二次百年战争。虽然英国在1754年至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中战胜了法国并夺取了法国大片的海外殖民地,但随后的法国就通过支持美国独立战争对英国进行了反击,英国未能彻底击垮法国。到拿破仑战争(1803年至1815年)爆发之后,英国通过扶持俄罗斯、普鲁士等大陆国家组建了七次反法同盟,组建反法同盟的过程就是建立大陆均势的过程,也是给法国找对手互相消耗的过程,最终法国战败,从此法国再也不是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拿破仑战争之后被俄罗斯取代,再然后就是德国崛起。
第二次百年战争是欧亚大陆国家之间内卷(互相竞争、互相对抗)的高潮阶段,本次欧亚大陆的疯狂内卷诞生了两大红利:
第一,英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成为日不落帝国。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当英国使用大陆均势策略击败了法国之后,大陆国家再也无力威胁英国在海上的利益,海洋贸易空前繁荣,这让英国的综合实力快速发展,1820年英国(指本土)的GDP占世界的比例是5.2%,到1870年提升到9.1%,如果包含海外殖民地的大英帝国1870年的GDP占全球的比例高达24.1%,终于成为世人公认的日不落帝国。
这个时期被誉为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指从1830年代至1900年代的英国历史时期,见上图),即维多利亚女皇统治时期,代表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极盛时期,更与爱德华时代(指1901年至1910)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
第二个红利就是俄罗斯帝国成为欧洲宪兵。
击败欧洲大陆数百年来最强大的国家——法国,让俄罗斯人的信心空前高涨,在欧洲的地位也空前提高,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俄罗斯帝国成为地地道道的欧洲宪兵。俄罗斯帝国的经济在此时期也获得了快速发展,1820年俄罗斯帝国的GDP占全球的比例是5.4%,虽然在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让俄罗斯帝国的国势遭遇挫折,但到1870年其GDP占世界的比例依旧提升到了7.6%,这是俄罗斯帝国的鼎盛时期。
拿破仑战争是欧亚大陆内卷的高潮阶段,倒下的是欧洲大陆长期的霸主法国,英国和俄罗斯享受了最主要的红利。
一战和二战是欧亚大陆又一个内卷的高潮阶段,德国两次强势崛起威胁到了海洋国家的利益,海洋国家再次扶持俄罗斯(苏联)等国与德国进行剧烈的内卷,战后也带来了两大红利:
第一,美国的崛起。
虽然在一战之前美国已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经济体,但若论包含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美国与英国、德国相比还只能算是吴下阿蒙,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红利:
首先,美国接过了英国的旗帜成为海上霸主,也就占有了最主要的海洋利益。
其次,在欧亚大陆内卷高潮的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全球资本疯狂逃向美国,美国占有了全球7成的黄金,美国也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物资装备生产基地和军工生产基地。
再次,美国收获了全球史无前例的智力红利。
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欧洲精英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这其中就包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也经常被认为是自牛顿之后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二战临结束之时,美国特地制定了“回形针计划”,通过这个计划美国战略情报局把超过1600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秘密引进到美国。
1945年2月,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建立了特殊分部T-Force,到6月,分部人员扩张到超过2000人,T-Froce检查了5000个德国目标,重点是合成橡胶、炼油、新型武器设计、V-2火箭武器、喷气和火箭动力飞行器、海军装备、场收音机、隐写墨水、航空医学研究、滑翔器等方面的“科学、工业人士”,这些精英中的大部分都加入到了回形针计划之中。
下图是通过“回形针计划”被带到美国的104位德国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德国最著名的“火箭之父”布劳恩以及他的火箭团队,这些科学家后来为美国的太空计划奠定了根基。
战后的美国告别孤立主义开始拥抱世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环境,全球的高智力脑袋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成为美国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奠定了美国科技发展的基石,让美国的科技发展持续领先于世界。
美国人或许并不聪明(甚至一点都不聪明),但通过自身的人文建设吸引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之后,作为一个国家的美国就变得聪明。
一战前一年的1913年,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例是19.13%,到1950年上升到27.3%,更重要的是美国在科技事业上实现了大跃进,奠定了世界霸权的基石。
美国、英国都享受了欧亚大陆内卷高潮(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红利,但做法却有很大的不同,英国收获的主要是殖民地扩张、海上贸易等有形红利,而美国收获的最主要是智力红利,美国从此崛起。
第二,苏联(俄罗斯)享受了工业化红利。
就在美国通过回形针计划持续收获智力红利之时,苏联也希望获得智力红利。1946年10月22日,苏联通过与美国的“回形针计划”相似的“奥索维亚基姆行动”中转移了 2200 名德国专家,加上家属总计超过 6000 人。但总的来说,这些来到苏联的德国科学家在随后所发挥的作用似乎不如来到美国的那些德国科学家,这当然与人文环境的差异有关。美国更注重实现(保护)个人的价值、崇尚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权利,科学家当然就会有更大的作为。
苏联最主要收获的是工业化的红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为代表的同盟国签订了《布雷斯特-立陶夫斯克》合约。随着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1922年新成立的苏联又与德国(魏玛共和国)签署了《拉帕洛条约》取而代之,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这让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一战之后,英法等国对德国索取了天文数字的战争赔偿,让德国在西方世界被严重孤立。上述这些因素就让苏德之间在一战之后逐渐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国与国关系。当时的德国面临巨额的战争赔偿压力和恶性通胀的压力,为了缓解这巨大的压力开始向苏联出口最先进的工业、军工装备和技术,推动了苏联工业尤其是军工技术的超常发展。
一战之后,还有一个巨大的馅饼砸到了苏联“头”上。美国在1929年陷入大萧条,随后这场大萧条迅速传染到整个西方世界,基于体制不同,苏联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为了缓解倒闭的压力,包括福特在内的大公司集中向苏联出售了最先进的工业装备和技术,让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
到二战战胜之后,苏联又从德国拉走了大量的科学家和最先进的工业与军工装备,为美苏争霸奠定了基石。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苏联(俄罗斯)从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迅速脱胎换骨成一个拥有很高工业、科技水平的工业化强国,也成为足以在战后与美国掰手腕的国家。下图展现的就是苏联当时的工业与军工水平,苏军的钢铁洪流令世界震撼。
随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虽然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时间比较长,欧亚大陆的内卷程度也远远低于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但七八十年代欧亚大陆的内卷高潮依旧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冷战赢家,它就是中国,这一点就不再详述,仔细思考就很清楚。
与中国这个赢家相比,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红利倒显得有点暗淡了,或者说美国失去了创造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收割了智力红利之后,在冷战结束之后未能进行思想和地缘政治上的创新,无法充分享受冷战战胜的红利,未能让自己的综合国力再一次实现跃升。
1990年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例是26.2%,2000年是30.5%,稍有上升,2010年反降至22.7%,2019年依旧徘徊在24.46%,在欧亚大陆冷战内卷高潮结束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美国并没有壮大自己。相反,中国1990年的GDP占世界的比例只有1.6%,到2010年已经增长至9.2%,2019年已经高达16.3%,更重要的是中国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最大份额,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就奠定了今天的欧亚地缘格局。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时候决定的?您立即会想到改革开放那一刻,但这种认识值得商榷,更应该是1972年2月21日至28日那一周决定的,这是改变世界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的7天。
拿破仑战争的爆发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欧亚大陆的力量失衡的结果,拿破仑法国和德国崛起为欧亚大陆的强权,最终导致欧亚大陆来到内卷高潮的阶段。冷战时期苏联成为欧亚大陆的强权,也导致了欧亚大陆的内卷高潮。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外在看来有很多原因,但本质上依旧是欧亚大陆的力量失衡的结果,带来的很可能是欧亚大陆又一次的内卷高潮。本次内卷高潮的剧烈程度大概率会超过冷战,有可能与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类似:
其一,欧亚大陆每一次内卷高潮的出现,都会导致全球资本和人流流向的改变,怎么根据全球的智力流动、人口流动、资金流动趋势决定自己的投资并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仔细思考的问题。
其二,一些国人现在动不动就打打杀杀,在每一次欧亚大陆的内卷高潮阶段,如果一味只会打打杀杀就很难享受到最终的红利,中国更应该制定自己的长期战略并严格执行,争取享受这一轮红利。
中国已经享有了冷战的内卷红利,如果能再次享受到未来的内卷红利,这才叫赢两次,这才是全民真正的福音。
1F
也请不要愚弄墙内的我们
——墙内还有一部分人不是那么傻的
2F
哈哈哈 连松老师都开始做白日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