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中生产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以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另一种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为内核,生产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各国采取哪种经济模式,表面看起来是路线之争或主义之争,但本质上是由本国的文化和人文因素所决定的,在这就不再多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是两种比较极端的经济模式,更多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处于这两者之间。
比如,一般认为北欧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些国家却实施高税收、高福利等社会管理模式,高税收本质是对私人财产的侵蚀,这并不符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古典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要求,更接近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模式,所以北欧国家一般又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实施高税收可以让政府集中财力建立起医疗、教育、养老等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力地为中下阶层托底,进而就可以实现社会稳定,而一个稳定的社会就成为经济活动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北欧是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与这种国家管理机制紧密相关。
有些国家实施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但也会不同程度地引入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要素,比如越南、古巴都是如此。
所以,当今时代大多数国家都是在这两个极端经济模式之间摇摆,只是摇摆的幅度有所不同,摇摆幅度是由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文化所决定,并不取决于某一个领导人。源于只有摇摆幅度与本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实现最大程度的吻合之时,才能获得全社会多数人的认可,才能实现社会稳定,这是任何社会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其它因素都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不同的国家在两种经济模式之间摇摆,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不断摇摆,目的是实现社会平衡发展,达成社会稳定。比如美国,共和党执政时期政策右倾,民主党时期政策左倾,其它国家也是如此,让这些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不断摇摆,左右摇摆就可以实现中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既然社会不同阶段是摇摆的,货币政策是为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服务的,它就也是摇摆的,这一点无需解释。
上述是序幕。
然后我们再观察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就是一出七十多年的历史画卷,形成人民币汇率的机制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摆动而变化。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首次发行人民币,这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面值最大5万元,最小1元,见下图。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正式公布了人民币汇率,美元兑旧人民币的汇率是1:80,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居多,生产要素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流动。由于当时出现了恶性通胀,到1950年3月美元兑旧人民币汇率就升值到1:42000,此后旧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升值,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51年初。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体现了浮动汇率的特点,与这一时期的经济模式大致对应。
此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进程不断推进,国有经济体系不断建立并完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建立起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当外汇收入大致确定之后,就可以通过行政计划确定一系列的外汇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对外投资、政府对外援助、商品进口,等等,当根据外汇收入来决定外汇支出之后,国际收支就实现了很严格的平衡,也就实现了固定汇率,见下图。1955年实施了币值改革,旧币按1:10000的比例换新币,新的人民币一直流通到今天。
1973年开始,固定汇率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实施“盯住汇率制度”。
七十年代是美国滞胀的时代,美元价值的快速下跌成为人民币汇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持续到1980年,见下图。1978年12月,人民币实施汇率双规制,人民币只能在境内流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需要使用外汇兑换卷。外汇兑换券是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特定货币,分为1979年和1988年二个版本,外汇兑换券自1980年4月1日开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见下图。
在70年代,不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当时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类似的苏联卢布也因美元贬值而升值,下图是美元兑苏联卢布汇率在七十年代的变化,卢布升值趋势异常明显。
1980年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就是下放经济管理权的过程,比如经营权完全下放,任何人想开办企业只需到工商税务注册就可以了,此时生产要素开始逐渐自由流动。既然生产要素开始自由流动,进出口业务就逐渐告别了计划模式,转由企业依旧市场需求来完成,市场在决定汇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下面的浮动汇率走势图。出现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当中国经济开始参与全球贸易之后,商品价格就成为核心要素,而汇率价格又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要素,所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必须与欧美的汇率形成机制并轨,让市场在决定汇率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参与全球贸易的基础。因此,是改革开放的时与势决定了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的结果。
说完过去就该说未来,今天是什么局势?
逆全球化已经到来,欧美正在快速割裂全球产业链中一些最关键部门,主要是科技产业链和医疗产业链等,目的是重建自己的经济安全,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各国经济对外的依存度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国际贸易当然会收缩。
全球化时期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在国际上是生产要素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过程,是市场因素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过程。
逆全球化到来,就是国际上生产要素越来越无法自由流动的过程,是生产要素流动受到越来越强的管制的过程,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样的时期非美货币的汇率很容易爆发危机,源于全球化意味着美元资本外流,让非美货币可以建立起美元本位制,而逆全球化意味着美元资本的外流更加困难,就会让各国的汇率更不稳定。各国汇率本身就是国家政治与经济安全的一部分内容,甚至还是核心内容,此时,各国政府当然就会使用行政权力干涉自己的汇率,市场在汇率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就会下降,这是客观趋势和要求。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对于部分国家来说,浮动汇率逐渐退出转而实施固定汇率是一种历史趋势。
固定汇率一直都是客观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比如沙特一直实施货币局制度,按1:3.75 来绑定美元兑沙特里亚尔汇率;港币兑美元也使用固定汇率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包括阿根廷、巴西等很多拉美国家都强制规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1,这些都是固定汇率。
基于中国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未来一些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没有可能实施固定汇率或类似固定的汇率?应该不能排除,源于世界就处于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肯定会根据世界的变化和本社会的需求不断摇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