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还记得,从去年4月开始全球海洋高温的现象就愈演愈烈。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数据,六、七月间欧洲北海部分地区海洋温度比正常海温高出摄氏 5度,6月北太平洋局部地区的海洋温度也比正常海温高出了5度。当地时间7月24日晚间,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海岸附近海牛湾的一个浮标录得101.1华氏度(约摄氏38.4度)的海洋温度,居然比正常温度高了7度之多!
6月的全球海洋温度比正常水平高出0.5度之多,达到174年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报告说,海洋热浪在6月就已经覆盖了世界上大约40%的海洋,到9月扩大到了50%的海洋。
2023年全年的海洋温度数据已经公布,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全球17个研究单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的最高一年。2023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比2022年高0.23℃。相对于1981-2010年的常年值,2023年海表温度异常从1月的0.35℃增加到9月的0.67℃,使2023年9月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海温最高的月份。
人们开始惊呼,海洋“沸腾”了。下图是7月全球海洋高温的概况图。
有朋友会觉得,2023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比2022年高0.23℃这个数字微不足道,这显然是错觉,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能量库,温度的细微变化都意味着能量的巨大变化,0.23度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在2023年4月之后我就在这里写过多篇文章专门论述过,这种气候局势下夏季必须警惕高温和洪水,冬季必须警惕暴雪,这个预计已经完整地应验了。
2023年,美国南部,印度,欧洲南部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法国等很多地方都经历了创纪录的热浪,新西兰、美国阿拉斯加、印度、意大利、日本、美国佛蒙特州、肯尼亚和东非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
在中国体现的更加明显。
2023年,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期被高温笼罩,各地气温不断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但同时水患严重,7月底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出现了强降雨,7月28日至8月2日,海河全流域出现强降水过程,累计面降水量155.3毫米,降水总量约为494亿立方米,这个降水量相当于超过3400个西湖的水量从天上倾盆而下,北京地区的降水量达到了140年来的极值,这次特大洪水是1963年以来海河流域最大、最严重的洪水。京津冀水灾之后,华北、东北出现了时间更久、面积更大的水灾,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强降水现象不仅发生在夏秋季节,当然也出现在冬季。
2023年11月东北累计降水量为常年同期2倍以上,三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累计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哈尔滨、长春、沈阳11月降雪日数均超过10天,黑龙江宁安、集贤降雪日数甚至接近20天,比当地常年偏多10余天,东北地区的人们只能忍受一轮又一轮几乎无穷无尽的降雪。
到了12月之后中国大陆降雪范围开始扩大,最南深入到了广西、广东和福建,福建多地更罕见地降下了大雪和大暴雪。
在12月下旬的寒潮中,无数观测站观测到的积雪厚度都打破了历史同期的极值。12月21日,烟台积雪深度达到52厘米,超过了历史极值;12月22日,文登的积雪深度达到了74厘米,远远超过2005年的历史极值52厘米。
在2024年1月中下旬的一轮降雪中,降雪范围覆盖了中国20多个省市,湖南出现了大面积的雪灾,新化的积雪厚度达到了29厘米,追平了当地的历史记录。
目前又有新一轮降雪从北向南扫荡,山河四省、湖北正在遭受大规模降雪的袭击,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区正在降下冻雨,随着冷涡不断南下,降雪线未来还会向南推进。
1月30日上午中央气象台发布了1月31日至2月5日的郑州降雪预报图,见下图,中央气象台自己直呼“这么离谱的预报图头一次见”。
我们知道海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能量库,海洋高温的机制人类还搞不清楚,但离不开地球能量向海洋的加速释放,这个趋势既然已经形成,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就会持续,甚至还会愈演愈烈,这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警示哪?
第一,海洋高温会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让副高笼罩的地区出现更极端的高热和严重的干旱。
副热带高压带的动力学成因是,地球在赤道附近接收的热辐射最大,这里的气团上升然后发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分别向北和南两个方向远离赤道。随着热空气向赤道两侧的中纬度地区移动,它会冷却下沉并形成下沉气流,这就在两个半球的30度平行线附近产生了一个高压脊,下沉的空气再次发散,被高压脊热空气笼罩的地区就会形成高热,见下图。
当海洋异常高温之时,赤道附近的上升气团就更加强大,在副高笼罩的地区形成更强大的热气团,给这些地区造成极端高温。所以,最近两三年全球被副高笼罩的地区高温干旱现象愈演愈烈。
在一般年份,广东到3月才会出现回南天,但今年的一月底,就在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的很多地区正在遭遇暴风雪和冻雨袭击的同时,广东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类似回南天的天气,而海口的气温更直接冲上了29度,仿佛来到了夏天,说明今年的海洋高温很可能来的更早、更加严重,副高也更加强大,今年必须提防夏秋时期在中国大陆形成严重的高热和干旱。而且这种情形不会在今年就结束,未来很多年有可能频繁出现。
中国一直有南旱北涝、南涝北旱一甲子一个周期的周期性规律,从2010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再次进入了南旱北涝的模式,这个模式大约要持续三十年,随着海洋高温周期的到来,这种气候模式很可能会加速恶化,南方以及华北地区的人们一定要提防极端高热和极端干旱。
第二,海洋高温很容易形成飓风,而且这些飓风会携带大量的水分,一旦登陆之后与冷空气交汇就会形成暴雨,造成水灾;在冬季,虽然一般不再出现飓风,但海洋高温一样会形成强大的含水量超高的暖湿气流,当与陆地的强冷空气交汇之后就会不断形成暴雪。
中国人都熟知台风,这是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种称呼,对应北大西洋的称呼是“飓风”。台风或飓风发源于赤道热带海面,由于海温高,大量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位于北半球)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当海水温度足够高,高温海水就会不断给热带气旋注入能量,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就会形成台风或飓风。
由此可见,海洋温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超强台风或飓风;而且海面温度每上升1度,空气中的含水量就会提高7%,所以,海洋高温之时,空气的含水量也会大幅提高。
同时,地球的能量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既然海洋出现高温,就意味着冷空气强大,海洋温度越高,冷空气也越强大。当飓风登陆之后含水量超高的暖湿气流就会与超强的冷空气进行交汇,导致猛烈的暴雨,这就是2023年七八月间中国华北、东北水灾异常严重的根本原因。
未来,如果海洋高温持续,超强降雨就会继续,而且降雨覆盖的范围有可能更广。
同样的原理,在海洋高温时期冬季的冷空气也会更加强大,就会出现极寒事件,比如北京从12月11日凌晨起至24日,持续0℃以下的低温累计超过了300个小时,这是继195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在12月期间北京最长连续低温。加西地区1月上中旬出现了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北欧地区今年的气温也严重偏低。未来,这样的极寒事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暖湿气流异常强盛,水汽中含水量异常偏高,与来自北方的超强寒潮交汇之时当然就会形成暴雪。历史上,中国经常出现连续降雪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形,比较典型的是北宋末年都城多次降雪逾一个月之久,即便不说历史,在六七十年代的华北地区,降雪厚度达到二三十公分也是常态,未来,很可能要回归这种气候模式,让我们进入飞雪时代。
夏季南方高温、干旱,水灾不断,冬季极寒、雪灾多发,就是未来的气候描述,无论是养殖、种植或相关行业的朋友,都必须牢记这些提醒,努力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当然,这些极端天气的不断爆发,就有可能导致阶段性的物质短缺,也给经营者提供了阶段性的商业机会。
第三,目前的趋势是气候变暖,什么时候来到气候转折?
人类对太空和气候的认识还十分肤浅,还不足以掌握气候运转的规律,下述相关内容都只供参考。
前面已经多次说过,北大西洋暖流是全球重要的能量传输系统,它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将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欧,让欧洲大陆的四季温暖宜人适合人类居住,一旦北大西洋暖流崩溃,就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根据现在的研究,新仙女木事件的出现就是这条暖流完全停滞带来的结果,导致全球气温在十来年的时间内暴跌了七八度。
之所以北大西洋暖流崩溃或停滞会导致全球气候快速变冷,关键因素是暖流崩溃之后高纬度地区的气温就会下降,北极冰川就会向中低维度地区推进——这就是冰进的过程,当更多的地表被冰川覆盖之后,就会对太阳光形成反射效应,让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能量下降,最终导致全球气温的剧烈下降。
过去一些年全球气温在不断变暖,这就是冰退的过程。如果目前海洋高温的情形持续加剧,极地一年四季的冷空气就会日趋强盛,随着冬季暴雪的日益加剧,冰退的情形就会停滞,一旦掉头转为冰进,气候变暖的趋势就会终止,然后转为全球降温。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具体掌握冰退、停滞与冰进的具体变化,挪威雪域线和喜马拉雅雪域线高度是参考数据,一旦雪域线高度开始下降,就意味着冰进开始了,寒冷周期也就到了。
气候变暖是好天时代,气候变冷就是坏天时代,变冷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
与银河、太阳系比较起来,与气候变迁比较起来,人类十分渺小,顺应自然才是人类应该遵循的道!
(今天所说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用中国来演绎世界未来的气候格局)
1F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