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一个自称为施鲁普的德国人,在英国伦敦受到工商业界人士的欢迎。他参加伦敦工商巨头的聚会,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个人对钢铁产品感兴趣”的人。英国人并没有对他产生戒备心理,反而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英国最新的钢铁生产流程。这些英国企业家却不知道,这个德国人是工业间谍,目的是盗取技术之后在德国生产类似的产品。
这个德国技术间谍在后来的世界经济和军事史上都很有名,他就是莱茵河畔的企业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或许您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没关系,因为您一定熟悉克虏伯大炮,这款在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炮就是他的标签。欧美国家大量采购这款大炮,不仅布防在陆地上,还在舰船上大量配备,满清对这款大炮一样情有独钟,李鸿章还亲自到访、参观,可见这款大炮就是“信得过”的代名词。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的克虏伯先生还只是技术间谍,干的还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可不是去英国刺探技术情报的唯一的德国人,而是无数德国技术间谍之一。比如一般来说,间谍进行的是小偷行为,应该是暗中静悄悄地行事,但一位叫荷西的德国人不走寻常路,居然穷凶极恶地对英国的一家炼钢厂的主管进行逼压,要他说出厂里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当然,英国人也不吃他这一套,派人报了警,可惜在警察到来之前,这个家伙已经逃之夭夭。可见当时德国的技术间谍不仅多,而且十分猖獗。
在当时,经过18世纪的工业革命,英国工业已经高度发展,成为世界科技的标杆,相比之下,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虽然德国不断盗窃英国的技术,但产品质量却不敢恭维,今天描述这类产品一般用“山寨”“弄虚作假”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但英国在当时却不用这种现代词汇来形容德国,一概使用“无耻之尤”。德国人肆无忌惮地复制英国产品,并以倾销的价格流入英国及其海外市场,“价廉货次”就是当时“德国制造”的标签。
既然“价廉货次”就等于“德国制造”,为了对消费者负责,英国管理部门就推动制定相应的法律,要求将“德国制造”这个标签贴在所有德国商品上。1887年4月23日,英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商品法》,从那时起,所有德国产品只要进入英国本土或殖民地市场,都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Made in Germany——在当时绝对是贬义词,等同于汉语的——“丢人”。
按说,这时候德国人应该发动嘴炮精神,训斥英国人不要“以偏概全”,咒骂英国人不要对德国商品歧视,或者直接说英国人太笨不会使用德国商品,……,等等,总之所有为问题都在英国人身上,要坚决与英国人进行嘴上论战。事实却相反,德国人嘴很笨,心也很诚实,它们进行了彻底的反省,开始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弄虚作假,在设计上敢于创新,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行发明创造,加上德国人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就了德意志帝国经济史上的伟大转变。
1897年,就在“Made in Germany”这个耻辱印记被英国人打在德国商品上的10年后,当时英国的殖民地事务部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后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爹)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对德国产品一一列出并加以点评:
服装:价格更便宜而实用;
武器和子弹:价格便宜而美观;
化学产品:科研出色,质量上乘;
钟表:价格更便宜,充满艺术品位;
玻璃制品: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
钢铁制品:价格更便宜,更实用;
切削刀具:价格更便宜;
工具:价格更便宜,更实用,款式新颖;
羊毛产品:款式更时尚;
……
当然,更不能忘记前面所说的克虏伯大炮,它是“信得过”的标签。
德国在“德国制造”这个屈辱的标签中崛起成为世界工业的巨人,从此,德国告别了农业社会,成为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德国制造”作为后浪,几乎将作为前浪的“英国制造”拍在了沙滩上(实现了共同发展),“德国制造”的声誉一直维持到今天。
但后浪也可以自己拍在沙滩上,成为壮烈牺牲的“模范”。
二战之后有这么一个国家,政府对整个国家具有十分强大的“领导力”,缘于政府的性质是军政府。既然是军政府,郑智上当然就没人敢说三道四,所有事情都是老子说了算,当然也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它执行的也是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高税收将社会财富向财政账户聚拢,然后又将财政的巨额资金投向工业园区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等经济项目,用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强行征收土地推动“强迫工业化”,等等,这一系列措施让其工业化建设得到迅速推进,当然也会带来经济的高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1968年至1974年年均GDP增速更高达11.4%,所以,虽然军政府是残暴的,但你却不能说它没做事。这个国家是谁?它就是南美的巴西,上述现象被誉为“巴西奇迹”。当时的很多评论家更预言巴西将成为西半球的巨人,可以在经济和政治上挑战美国,甚至作为后浪有望把前浪(美国)拍到沙滩上去。
结果,挑战不成,巴西自己却“咣当”一声跌倒了,而且从此再也没有爬起来。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货币贬值的大潮中“巴西奇迹”这个泡沫拍在了沙滩上,壮烈牺牲。整个80年代巴西一直处于恶性通胀之中,GDP增长为零,被学者誉为“丢失的十年”,即便到今天,其经济增长也像得了哮喘病,时灵时不灵,其货币却永远是不值得信任的标志。
用人均GDP数字对比则更为鲜明,巴西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人均GDP相当于韩国的2倍多。到2018年,巴西的人均GDP是8920美元,可韩国是3.136万美元,相当于巴西的3.5倍,巴西连韩国的“尾巴”都摸不到了,韩国放个屁,巴西都闻不到臭味,因为距离太远了……
巴西很希望通过强力政府以吃“激素”的方式快速推进工业化实现富裕,并努力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最终的结果是与德国、韩国的距离越来越远。根源在于,无论是漂亮的基础设施、宽广的工业园区、高大的楼房都仅仅是工业化之“表”,但还需要“里”,如果只是“徒有其表”,最终就只能拍在沙滩上。
工业化的根本动力(里),孕育在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勇于自我反省的民族精神、开放的文化所激发的人的创新精神、虚心向实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尊重所有人(包括郑智上敌对国家的人们)的人文精神,自由的市场经济氛围,……,等等,这些才是推动工业化持续进步的动力所在,但唯独不包括嘴炮精神。源于繁荣是用脚走出来的,不是用嘴喊出来的,如果没事总习惯于用嘴,只能说明自己经常黑灯瞎火地走夜道,需要用嘴给自己壮胆。推动工业繁荣不断深入的动力只能体现在整个民族所有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只有这些才能让德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每一样产品都经得起别人的检验。没有民族精神的支撑,没有所有人的参与,没有谦卑的文化素养(谦卑代表自信),那些靠激素催生的工业化繁荣就只能是幻影。
德国、巴西就是“后浪”的两根标杆:德国的后面还站着韩国、新加坡等“后后浪”,巴西的后面则站着老大哥、南非、阿根廷、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后后浪”,到底是站在谁的后面是每个国家自己的事,是这个国家“所有人”共同的选择!
中国男儿当自强,自强才算真男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