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吧,宝贝,钻吧",美国总统在选举前就呼吁增加原油产量,降低油价。上任的第一天就签署了关于能源政策的总统令,实施能源紧急状态,表示“要释放美国的能源”。
目前,美国一年期的通胀预期暴涨,见下图,无论特朗普还是认为特朗普可以战无不胜的人们都希望油价下跌可以掩盖美国以医疗卫生价格、保险价格、房地产价格为主要驱动力的通胀走势。
但这种期望很可能要落空,特朗普很可能在放空枪,主要是基于三点点:
第一,从美国的原油开采行业来说,现在并不是增加勘探开采投资进而增加产量的宏观环境。
根据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去年实施的调查显示,对于管辖内的石油企业来说,新油井开采的损益平衡点按WTI计算为每桶59-70美元。这意味着一旦WTI油价跌破70美元,就会有一部分油井出现亏损,进而导致产量萎缩。同时,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意图十分鲜明,那就是通过增产打压油价,对于油企来说一旦大规模增加投资增产石油就等于是自杀行为。
就是在这种宏观环境之下,雪佛龙、西方石油等油企都采取了紧缩投资、强调资本纪律和股东回报的对策,这就限制了石油产量的增长。
第二,在凯恩斯主义开始破产的时期,打压油价的举动是徒劳的。
在全球化时期,由于全球的资本投资收益率处于上行趋势,每当美国经济遇到问题之时,美联储就开闸放水,此时美元资本就会流动到世界各地形成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和实业投资,就不会在本土兴风作浪推高通胀;同时,美国不断扩大资本输出的过程就是扩大进口的过程,欧亚地区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就进一步压制了美国的通胀,这是美联储为王的时代,也是美国的通胀步步走低的时代。
通胀低迷并步步走低,就让油企的开采成本可控,这就形成了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原油产量大发展的时期,而开采成本可控就是石油行业大发展的金融基础。
现在,这样的金融基础显然已经不在,下图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
从八十年代早期开始,虽然美联储经过了几个降息和生息周期,但不改美国通胀率和利率反复下行的趋势,这是全球化不断推进、美国资本不断向外输出、美国进口规模不断放大的结果,也是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的时期,不断降息放水不仅不会推高通胀,通胀反而反复回落,到次贷危机之后达到了顶峰,虽然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到零并进行了多轮量化宽松,但通胀却下降到了匪夷所思的低水平上。
2021年至2022年,美国出现了一轮四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胀。从去年9月美联储开始降息,但并不能有效压制利率,表现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这意味着通胀潜力在上行,此时,美联储的降息行动就开始受到制约,这实际就是凯恩斯主义破产的时期。
在这样的时期,通胀会长期停留在相对高位,一旦大规模放水还会酿成更严重的通胀。对油企来说,高通胀意味着开采成本将反复加速上行,此时,特朗普希望油企加大投资增产石油、同时又希望打压油价的企图显然是徒劳的。
就在这样的特定时期,特朗普又向全球发动关税战,而关税战显然会推高美国的通胀,这会导致油企的开采成本进一步加速上升,就打击了他们的勘探投资活动,这与特朗普希望增产石油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就出现了这类预期之内的数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原油产量减少30.5万桶/日,至1315万桶/日,为2024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破产、特朗普向全球发动贸易战并希望打压油价的必然结果,他的打压措施最终都会成为推动油价的动力。再重复一遍,今年,WTI油价位于70美元附近的位置上(明年这个数字会继续上升),特朗普所有打压油价的努力最终都会成为推动油价的动力,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大多头。
第三,特朗普希望产油国增产进而打击油价的企图也不会成功。
如今,国际油价已经处于俄罗斯、沙特等国的财政平衡油价下方。比如根据IMF的数据,沙特2024年的财政平衡油价为每桶96.20美元,一旦产油国接受特朗普的要求通过增产原油打压油价,就会导致自身的财政加速破产。
这是美元高通胀周期,沙特等国实施的都是联系汇率机制,沙特等国的货币本质是美元的影子货币,美元的高通胀就等于沙特等国的高通胀,会加速推升这些国家的油气开采成本,而增产原油打压油价的过程就是破坏油企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反而会导致增产潜力下降甚至出现产量萎缩。
这意味着产油国并不具备通过大幅增产打压油价的能力,让特朗普的想法难以实现。
结论就是,特朗普不断声称打压油价,最终很可能就会成为推动油价的根本动力,原油是最主要的能源,而能源成本占所有商品成本的大约四成(金属、化工等基础商品的比例则更高),这就决定了通胀的大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