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登基之后(或即将登基),新朝新气象,除了军事、人事上进行安排之外,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发行属于自己的钱,这是新朝开始投入运行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要说明,如果不执行实物税(比如以粮食、食盐等实物进行缴税),发钱的过程就要早于征税。比如,需要首先向市场中投放100块属于本朝代的钱,今天我们知道这叫主权货币,然后以自己发行的钱按一定的税率进行征税,征收上来的税收用于皇上的各种财政支出。
作为临时政策,新皇帝也可能宣布旧朝代的钱依旧可以流通并用于缴税,源于新朝代立即铸造或发行足够的钱以满足市场流通的需求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有一个过度阶段。但总之都是市场中必须先有钱,然后才能收税。
税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不变的,财政收入的变化就不大,但皇上的支出却随时变化,比如,边疆有敌人入侵,皇上就要立即掏银子;随着皇族的繁衍,子孙队伍也越来越大,支出也会膨胀;皇族、豪门占有的土地不断增多,国家的税收就会减少,等等,因为各种原因都会产生财政赤字。
当产生赤字之后,皇上就要想办法,在债券产生之前,皇上就只能多发一点钱币、以弥补财政赤字。在这种模式下,财政赤字就等于市场中流通货币量的增长,这个逻辑虽然很淳朴,但没问题。
但现在皇上遇到了一个问题,古代的钱主要是金银铜铸造的钱币(中国主要是铜钱),由于探矿、开采能力比较落后,当皇帝有了赤字想多铸造一些钱币的时候,却会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原料,既然没法随意地筑钱,就没法随时消化赤字。但皇上和大臣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就会采用铸小钱、虚钱的办法(虚钱就是皇上规定一枚铜钱可以顶十枚、百枚来使用。小钱就是铸造重量更轻的钱),赤字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大家就看到中国封建朝代的中后期基本上都会出现因钱币贬值而导致的通货膨胀的现象,这就是钱币数量高速膨胀惹的祸,与商品市场中的供需平衡没有毛关系。
到了使用纸币之后,皇上彻底放心了,自己因赤字需要用钱的时候,吩咐有关部门开印就可以了,特别省事。而且新印出来的纸币与旧的没差别,不像铸小钱、虚钱那样让皇上难看,这维护了皇上的面子。
皇上开心了,百姓就忧心了,纸币开始流通之后,因膨胀的速度更快,通胀也就更严重。由此也可以看到,自始至终流通纸币的南宋和元朝的寿命更短,使用实物货币的明朝、清朝的寿命却更长,或许就不仅仅是巧合。内在的原因是纸币膨胀的速度更快,社会基本矛盾(贫富差距)激化的也就更快,朝代的寿命就只能更短。
今天我们知道,加印钞票就等于征税,学名叫铸币税。千百年来人们打破脑袋都想当皇帝,争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征税权,有权征税就可以养兵打别人,就可以抢女人,所以谁都想当皇上。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对君主的权力进行了限制,不能随意征税就是限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会计栏目中的税,征税多少必须经过国会讨论并同意,否则包括君主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权征税。铸币税怎么管理哪?那就是要成立中央银行,它负责管理货币,向市场中投放货币的原则是保持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基本不变。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央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了,此后中央银行开始陆续在欧洲出现。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中央银行印了钱之后不再交给财政(由财政投入市场),而是直接投向了市场,把财政晾起来了。
从此,财政与货币分家,如果财政有赤字,您就自己想办法到市场中去借,到期还本付息,这就是债券。央行管货币,维持货币的价值稳定是央行的职责。
由此可见,建立这套财政与货币分离体系的基础是什么?当然是三权分立(权力之间可以互相制衡、依法行事),只有三权分立之后,财政与央行才能各自独立地运行下去,这就是法制。相反,如果没有三权分立,皇上的权力还是至高无上的一言九鼎,当皇上面对财政赤字急需用钱的时候,央行敢说不吗?当然不能,行长大人不敢和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这就是人治。
可惜可惜,三胖已经是“天子”,是一言九鼎,是人治,但他也成立了中央银行,名义上也是负责管理货币。三胖家里没财政赤字的时候,央行你就瞎忙你的。一旦三胖缺钱的时候,央行敢说不吗?不怕炮决吗?
三胖家依旧是最古老的皇权体系,并未完成法制的转变,央行的唯一职责就是在需要的时候立即给皇上的财政赤字买单。
本来就没穿衣服,又何必立牌坊?
1F
哈哈,你乱讲三胖,你是想说bz。
2F
松哥,骂得好,哈哈